这已是他这个皇帝能给出的最公允的处置,她不是因私废公之人,对此已心满意足。
这两日,元穆安还是和过去一样,每日傍晚让人送来他亲手写的一张字条,就当是无法见面之下,一表相思之意的办法。
而秋芜则不似从前那般对此置之不理。
她也会请来送信的太监吃口茶稍候,自己则提着笔再三斟酌,将满腔的牵挂与柔情化为三言两语,再交人带去宫中。
这两日,在平静中度过。
直到三日后,逆党尽数肃清,宫中的圣旨也终于下来了。
谢太后勾结逆贼,密谋扶中山王元烨篡位谋权,事情败露后,不但不知悔过,反而再度谋刺天子,故废其太后之位,赐白绫自行了断。
中山王元烨与谢太后合谋弑君篡位,大逆不道,夺取亲王封号,废为庶人,幽于皇陵,此生不得踏出一步。
至于谢家,因谢颐清的缘故,除却听从谢太后之命参与谋反之人获罪外,其余老弱妇孺皆得保留良民籍,三族之内,男子三代不得入朝为官。
余下的另外几个参与谋反的世家,亦相应获罪。
此诏之后,还未等京城百姓沸腾,便又有一道天子罪己诏,称身为人子,不能事孝,反与生母兵刃相见,枉读圣贤之书,有愧于天下臣民,故请辍朝十日,入佛堂斋戒忏悔,以平息上天之怒。
秋芜知晓元穆安是个言出必行之人,既说要斋戒,哪怕拖着受伤的躯体,也定会践行承诺。
果然,到傍晚,宫中传出谢太后薨逝的消息的同时,亦有元穆安送来的信,告诉她接下来十日,他将独守佛堂,无法给她写信。
谢太后身为母亲,不但始终将自己的不幸发泄在亲生儿子的身上,就连临死,都还要把儿子拖下水。
已背着弑杀兄长的罪名的元穆安,此后还要再加一道赐死生母之罪,一辈子受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