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先上台,舞台的灯光暗了下来,当第一声旋律出来的时候,一道光骤然停在了托马斯的身上。
旋律想起来的时候,众人了然。
巴赫的小无组曲的第一首,《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无伴奏小提琴的经典。
这首曲子学小提琴的人一定不会陌生,无论是在音乐学校里的学习,还是参加重大比赛,都少不了要用这个作为考验乐手的整体素质。
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考验的是技巧,而一些超炫技的比如流浪者之歌或是童童选择的那首魔鬼颤音,技术上虽然难但是很多音乐家都可以轻松的驾驭,但是却没有几个人敢吹嘘自己可以把巴赫的小无演绎的很好。
虽然经常再练,但是无论从技巧还是音乐性上来讲,都很难演绎出完美的小无。
所以小提琴家们也以被邀请灌制巴赫的小无为荣誉,一共有六首,托马斯演绎的这个就是第一首,无伴奏小提琴艺术的典范。
托马斯一直被小乐视为重点研究对象,他的琴技很有特点,超清晰超干净,处理手法绝对成熟,台风不夸张,但是无处不透漏着优雅的贵族气息。
凝重忧伤,像是大海一样汹涌。
评委震惊,小无有很多个版本,包括enescu和梅纽因等大师演绎的,托马斯也在公开的场合演绎过。但是今天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跟诸位大师一样,堪称经典!
小乐的亲友团也震惊,不仅是因为托马斯无懈可击的演奏,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