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晚放着杯子上的手微微一紧,有些不好意思:“是。”
张书臣温和道:“可以让我看看吗?”
“可以的,”郑晓晚边解释边把书递过去,“下午阿玉陪我去了书店,晚上直接过来的……我就没有放回去。”
大洛插嘴道:“说起来书臣,晓晚和你也是同行。”
“哦?郑先生也是老师?”
“幼师罢了。”郑晓晚埋下头看着杯子,“也教不到什么,和张老师不能比的……”
张书臣笑笑:“小朋友可比大朋友难管,学前教育很重要的,晓晚老师更辛苦。”
就着台灯的光,张书臣看清封面的名字,是本短篇集,腰封上写着收录了五个小故事,其中有一篇的名字叫《寻找》,看得张书臣一愣。
他按照目录找到《寻找》的页数,翻到那页。
“寻找
我自高峰诞生,从成型那天起,我就是一条奔涌向前的河流。
孤独为我冠上了使命,我将跨过疆域和时间,永不停歇。
我曾流过草地。
……”
张书臣眉头逐渐皱起,笑意从嘴边消散。
这段文字,他再熟悉不过了……心中不由自主冒出最糟糕的想法,张书臣连忙去翻勒口,查看作者信息。
“金名:原名余家和……”
张书臣定定地看着,心中又豁然轻松起来,甚至有些惊喜和欣慰。
金名,铭。是余铭。
他改名了。
那个转学后再无音讯的男孩儿。
修改过的《寻找》,内容比之前更加丰满,也更像一篇童话散文。但是它依旧保持了当年的结局,疲惫的小纸船还是永远离开了小河。
张书臣看完结尾,轻轻苦笑起来:看样子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小溪流”还是孤独着的啊……
郑晓晚瞥到他看的章节,主动提示道:“啊,这篇……作者有写续章,标题不一样,就在后面。”
张书臣惊讶:“还有续章?”
“嗯,是的。”郑晓晚笑笑,“小朋友们要为儿童节排练节目,我最近在找可以参考的故事,这篇挺有意思的。”
张书臣翻了一页,下一篇的名字是《汇流》。
“……
我遇到了一条河流,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直到水花声的不同终于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他和我隔着几米的距离,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第一次主动开口了:“你好?”
‘你好。’我说。
‘你是小河吗?’
‘嗯。’
‘真巧啊,我也是。’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