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呢,大概是相爱的欣喜,给予了我们一起闯荡未来的笃定吧。
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经过废寝忘食的打磨,原本只有大纲的剧本终于被乔舒然淬炼成一个完整的成品,被他命名为《泥沼》。
《泥沼》成型的灵感源于乔舒然多年的经历,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期间到一处落后的山区当支教,目睹了那里的人因穷困而生活艰难的状况。
他教过一个小孩,那小孩没有父亲,听小孩的母亲说,孩子他爹是患病离世的,因为穷,没钱看病,活活熬死了。
有病却无钱可医,想活却活不下去。
乔舒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只觉得心里隐隐难过,但他没有哭。后来某一天,他静静地坐在小学校外面的田埂边,看到那孩子正在跟别的小伙伴们玩闹,突然就哭了。
他看过那孩子父亲的照片,这孩子在蓝天下无忧无虑地笑着的样子,跟他父亲真像。
他在哭什么呢?他也不知道,但就是很想哭。
可能是因为,他突然了解到,其实人世间有很多悲剧,其实众生皆苦。而人在这些悲剧面前,只是沧海一粟,毫无招架之力。
也可能是因为,他从别人身上窥见,其实很多人的人生就像泥沼,对于他们来说,疾病是一个泥沼,贫穷也是一个泥沼。一脚踩进去就再也无法拔出来,只能慢慢地越陷越深,窒息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