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晚归五日,终是将欠下的事物都理清了。
归家,又有管家递上家中父亲的来信。信中语气极为关切,问她下狱一事,先前惊闻,他去信祖父故旧,欲组织营救,不想隔不到一日,又闻说她已释放了,探问究竟因何?可有吃苦。后面又问了句京中形势如何,叔父在地方已有十年,资历与名望都已攒足,倘若此时进京,是否是好时机。
父亲乃当世鸿儒,并未出仕,而是在家教导族中子弟。江南与京师隔得远,消息便有延时,事情已过了近一月,方有一次书信往返。
先隐晦说了此番遭受无妄之灾,误会而已,陛下那里,已有说法,请父亲勿忧。而后细细分析了京中当下的诡谲形势,联合叔父端方的人品,又回信,此时并非入京的好时机,锦衣卫肆虐,易卷入是非,不如等过几月,届时兴许有好缺,再谋入京不迟。
写完,装入信袋,封口,派家仆送回江南去。
等叔父入京,朝堂上事便有个可商量的人,倒可稍解压力。
崔云姬搁下笔墨,缓缓舒了口气,看了眼窗外苍穹,完满的一轮明月悬在树梢。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不知怎么,就想到这么一句。
似乎有近一旬未见宛娘了。原先一直不见,倒没什么,可一旦见过,便如魂牵梦绕般的扯动她的心神。
那就……去看看?崔云姬将落到脸侧的一缕发拨到耳后,唤了婢女来。
“取一盏风灯来。”崔云姬吩咐道。
婢女转身出去,回来时,手中提了一盏风灯:“这么晚了,小姐是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