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邵博的孙女儿立为皇后,也许并不是先帝临终时灵光一现,怕是从元清还未出现,他有意过继元浚时便开始打算了。所以他让邵敏入宫给公主们伴读,不时让邵博将元浚带在身边教养。使元浚和邵敏时时见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浚心中明白,所以心里早早的便认定了邵敏。
谁知此时元清出现了。就算幼时没有带在身边,亲儿子终究还是要亲过继子。所以先帝为了让邵博支持幼子,转而决定把邵敏指给元清。
只是他心里觉得对不起元浚,恰好高宦成的女儿也常入宫,他便把指她给元浚做补偿。因为那时他们都还小,元浚也不喜欢她,此时才暂且搁下了。
谁知高宦成很出息,短短五年便从礼部尚书成为内阁重臣。先帝临终托孤,把邵敏指给了元清,却不提高小姐和元浚,也是怕高宦成生出二心来。
老太君心里明白这一重,自然不肯给高荣氏保媒。
她肯对邵敏多说那一句,也是在提醒邵敏,如今她是皇后,元浚是寿王。他们过去有过那么一段,瓜田李下,合当谨慎。
邵敏若把南采苹赐给元浚,一来成人之美,名正言顺;二来也可表明她心地坦荡。但若她关心元浚的婚事,不论态度如何,都难免授人以柄,让元清疑心。
只是可怜了高小姐。君无戏言,先帝虽没有再说,高宦成却也不敢随意把女儿许了人家。按说先帝去世,守过国丧,高小姐终于可以另觅人家了。只是什么人家能好得过寿王?于是抱着一点侥幸和贪念,就这么拖着。直到高小姐摽梅将过,不得不放下面子主动谋求。结果元浚还没说什么,先有这么多人从中阻挠。
高荣氏是个心高气傲的。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从小捧在手心里养大,却让她受此屈辱,心里不知藏了多深的恨恼。等日后她明白了受辱原委,还不知怎么怨恨邵家。
——但此事却也不能全然怪罪别人,她身为首辅夫人,却不能发觉这桩婚事里的敏感之处,非要让女儿吊死在元浚这棵树上,也并不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