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自己总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分的努力,却还是未必能得到的和别人一样好的结果。
可能肖秦的同学并不会认为他勤勉用功。一个上课睡觉考试提前交卷还能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容易得到“天资聪慧”“不死读书”的评价。然而只有每天做题看书到凌晨,上课补眠,没有周末的肖秦自己心里明白,作为母亲唯一的希望,他背负着多大的压力,付出多重的精力。
明明是这样背水一战的心态,却偏偏在高考前一个月住了院。心理上,客观上,都是相当不幸的暗示。
幼年没有父爱的记忆涌来,那些被小伙伴们欺凌孤立的岁月,消费上拮据而被嘲笑奚落的过去,性格上孤僻内敛的成因,很容易的,就觉得悲伤和彷徨。
高考考场上,未战却先失了气势,后来的肖秦明白过来,自己的生活虽凄苦却一直太平稳,少有的一点波动,就崩塌了他好不容易维护起来的自信和斗志。
高考失利其实也是不意外的。
那年夏天,肖秦跑去西安读大学,而他的同桌耿远帆却远上京城。
再次见面已经在四年之后。
那时候作为肖秦远房表亲的肖随在北京已经混得不错,这也是肖母放下心让儿子去北京闯荡的重要原因。
肖秦从小身体单薄,小病小痛是常态,背井离乡远远不是肖母对儿子的期望。四年大学出门在外,肖母担心了四年,本来是绝不愿意肖秦毕业后一路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