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三日之内,若无好事发生,你只管来找我!”
“……”
两人拉拉扯扯着走远了。
蓁蓁坐在墙头,冷冷望着二人背影,拳头狠狠攥紧。
回到长歌跟前,长歌正在用早膳,豆浆熬出来的粥清甜,她意外地多喝了一碗。放下碗筷,她抬眼看向蓁蓁:“都办好了?”
蓁蓁绷着脸:“奴婢再去一趟,换个善良些的吧。”
长歌瞧着她,没说话,但也能大约猜到什么情形了。
“无妨,去回舒妃娘娘吧。”长歌轻道。
蓁蓁不情不愿地离去。
夭夭上前扶她起身,叹道:“奴婢总觉得杯水车薪。”
“那有什么办法呢?我出不去这道宫门,自然引不出东海之水。”长歌无奈道,“且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原本也不是我真正的目的。”
夭夭恹恹垂下头。
正说着,蓁蓁忽地去而复返,她身后跟着舒妃。舒妃脚步匆忙,神情也难得一扫这两日荫翳,双眸亮晶晶的。
长歌看了看舒妃,又看了看蓁蓁,挑眉道:“怎么了?”
舒妃上前一步紧紧握住长歌的手,哑声道:“镇国公回京了,此刻正在宣政殿上。”
不知怎的,长歌听到这个消息,眼睛刷地就红了,一时竟找不到自己的声音。
却是夭夭喜极,脱口而出:“东海之水来了!”
……
宣政殿上,此刻正是早朝,满朝文武左右侍立而列。
懿和帝坐在九五至尊的龙座上,从他的角度望出去,正好将宫里宫外的苍茫白雪尽收眼底。此时雪又下起来了,纷纷扬扬,若柳絮因风起。
他淡淡收回目光,落至殿中那半人高的青色铜鼎上。
慕瑜正说起这鼎由来:“陛下明鉴,青鸾郡处于黄河中上游,今春黄河突发大水,险生涝灾。为防明年春夏再发大水,冲破河堤,是以今年青鸾太守防患未然,入冬之前,亲率工匠疏通河道。此物便是月前疏通河道之时偶然挖掘而出。器型铭文神似古籍所载上古之物,然青鸾郡边陲之地,鲜有大儒,青鸾太守知草民有幸伴君多年,识得当世大儒,是以托草民带回帝都,寻访当世大儒,一一请教,方知此物乃是神农昔日炼制百药之古鼎。”
“依古籍记载,此鼎积聚百草灵气,乃是上古神器。神器现世,乃是祥瑞,旷世明君治下,方有此兆。故草民不敢怠慢,特求见陛下献上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