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洲,我等观你考卷应答,诗词文极佳,经义策论亦不俗,就从这几方面出题吧。”
“学生恭请众位大儒出题。”温庭洲恭敬开口。
下方的人群屏气凝神。
一连三位大儒出的都是不同的诗词题目,只要不跑题即可,但温庭洲却能淡定自若,以极短的时间做得一手好诗词,博得众人喝彩。
“后生可畏。”
会试的二三名纷纷感叹,他们jīng研文章之道至少十余年,都不敢说能出口成章,胜过温公子。
流利的背诵过后,接下来的经义释义,温庭洲亦应答如流见解独特思路新颖,令大儒们赞不绝口,点评极为jīng彩,底下的读书人更是听得如痴如醉,激动不已。
此时的他们早已被温庭洲的才华和风采折服。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纷纷叹气,温公子的锋芒无人能挡。
今日过后,温公子必名震天下。
“好,接下来就是策论了。”大儒们的脸上带了几分笑意,现在对温庭洲前面的考核十分满意。
策论是重头戏,科举是用来选拔治国安邦人才的,因此圣上以及阅卷的考官都非常看重考生的策论。
许多读书人苦读几十载,对国事漠不关心,做出来的策论大都十分空泛不切实际。
温庭洲外出游学两年多,他做出来的策论言之有物,可见其真才实学。
十位大儒聚在一起商议一番后,决定了出题的内容。
下方的众人都在等大儒们的策论题目。
一盏茶的时间,最为德高望重的大儒作为代表出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