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接受到的教育再不同,廖广宣好歹比韩星霁大好多岁,至少多读了四五年的书。
这还是大雍最优秀的人才,要不是楼时巍很清楚写提要的能力不能概括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估计他都要怀疑花费大力气,前仆后继牺牲那么多人的科考到底有没有必要了。
虽然没有怀疑,但在韩星霁给他整理过奏疏之后,他就觉得的确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帮他处理事情。
所以才有了让韩星霁教导廖广宣的事情。
可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这种能力是需要一点点锻炼出来的,首先要有相应的思维方式才行。
接受的教育不同注定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廖广宣是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信息没写上,所以除了那些明显是废话的内容,剩下的他都是变换了一种自己的叙述方式写上去,看上去就是中译中。
韩星霁的想法则是他只要把最重要的提炼出来,楼时巍会自己判断先看哪一份奏疏。
实际上他还觉得自己这点本事不太够看,毕竟真正的机要秘书是能够准确将重要事情分出来,甚至还能写上处理意见的。
只可惜他觉得最基础的东西廖广宣接受起来都有点费劲。
韩星霁教了他一个上午,说的口干舌燥,示例写了许多,等到下午的时候实在是不想说话,干脆沉默着把所有奏疏的提要都写了出来,然后给廖广宣看,让他自己去揣摩。
等到下值的时候,韩星霁和廖广宣纷纷松了口气:太好了,可以先回去休息了。
楼时巍看两个人都一脸憔悴的模样,一挥手让廖广宣先走,韩星霁则被留下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