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朱元璋主动打断他的话,命人给他端了一杯茶来,“看得出,你也是有一些才学的。”
徐珵忙道:“陛下过奖了。”
“只是啊,你的脑子与才学,要用到正途。若能做下几个利国利民的工程,何愁不升迁,不被世人记住你的名字?总比遗臭万年要好啊!”
徐珵顿时感觉背后一凉,忙把身体伏得更低了:“臣不敢!臣绝不敢做出天幕中之事!”
朱元璋见敲打得差不多了,命他写个折子上来。
徐珵竭尽全力抓住机会,回去彻夜未眠,将自己对沙湾河治理一事写了出来,终于在朝中获得了一些认可,朱元璋就派他去治沙湾河。临走前,朱元璋对徐珵道:“朕这天下,还有无数大小河流湖泊,都需要人治理,徐爱卿,你责任颇重啊!”
“臣愿为陛下江山鞠躬尽瘁!”徐珵怀着一腔诚心,认真道。
朱元璋点头:“去吧!”
徐珵的事,也算是稍稍安了朝臣的心,只要不是真做了大逆不道的事,只要有才能,还是能得到重用的。
而这样的事,自然又被史官写到了正史中,朱元璋又被赞知人善任,宽宏大度。
一晃三年多过去,朱元璋越感觉到时间临近。不过经过三年多的治理,天幕提到的弊病,大多已修正,户籍政策在逐步放开,藩王们在朱元璋的铁腕之下,纷纷主动交出兵权与财权等,换来子孙后代可以安享富贵的权力。另外,朱元璋重新改革了皇家教育制度,皇子们按硬性规定,都要接受当代大儒们的教导。而藩王们的孩子,也有机会入京学习,若是学得好,一样能从政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