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电影说的是父母离异后各自成立新家庭,把一对兄妹“变相抛弃”后两个大孩子相依为命,苦中作乐,积极生活的故事。

兄妹是主角,但更多的是哥哥衬托妹妹,也就是当年的新晋影帝给一个纯新人作配。这在当时算是不小的话题,不少人对此表示质疑,认为资本把新人顾若澜捧得过高,一出道就这么高配,反而让她的上升空间被压缩了。

起初顾若澜的表演也确实不太惊艳,观望的声音再次变成质疑,邱和韬尽量配合但也没站出来帮她说什么话,最后是那部戏的资方大佬江似年拍板,继续用顾若澜。

过了适应期后,顾若澜的表演天赋逐渐展露。沉浸到角色里后她的镜头感节节攀升,有时候邱和韬都感慨偶尔接不住戏。

越拍越顺,两人的合作算是愉快,顾若澜凭借那部电影,几乎囊括了那一年所有的新人奖。邱和韬虽然收获比不了她,但也拿到了好几个影帝提名,进一步巩固了业内的地位。

可惜后来一直没机会二搭,而且顾若澜私下并不怎么热衷社交,一整部电影拍完,邱和韬也只有她助理的号码。所以他俩的关系属于认识早,但不熟。

袁亦贴在孟秋染耳边,给她介绍现在越过苏芸姿在和顾若澜说话的那男人是谁。孟秋染斜着肩认真听着,不时抬眼去看舞台上的人。

作为拿下冠名权又十分勤来现场的金主,孟秋染手里早就有这次参加录制的导师名单和学员资料。但她所有焦点都放在顾若澜身上,对其他人不过匆匆一瞥。

现在坐着无聊,又见有人找顾若澜搭讪,她才好奇起来,想照着那些名单把人脸对上。

袁亦可比她熟多了,看到老板“笨手笨脚”又疑似脸盲的,便自告奋勇充当起现场解说。

孟秋染也更喜欢这种方式,听得津津有味。

说完邱和韬的信息后,孟秋染对袁亦竖起大拇指,夸她:“记性挺好,带你来是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