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没意见我就继续往下说了。”
老爷子把50两银子单独分出来:“这50两银子,我准备拿给言昭。”
老爷子说这话时,注意看了眼三个儿子的表情,发现没人眼皮子浅的要反驳,眼神中闪过一丝满意,才继续道:
“咱们家现在的田地和收入,有多少是靠言昭你们心里应该有数。当时县衙奖励言昭的20两,还有挂靠田地80亩每年给的40两银子,都直接交给了你们母亲,我用来买了田。”
“咱们家每房的收入只需要上交一半,言昭上交的这些银子,他自己一分没留。
所以这50两于情于理都应该交给他。”
三房皆没意见。
老爷子又道:“言昭赶考的银子要公中来出,这点没什么疑问。按理来说,他去官学每月吃喝需要的银钱,也该公中出,但言昭的花费都是自己来。”
“所以我的意思是,他成亲后也不需要往家里交银子…没有让一个赶考学子,费心费力挣钱养家的道理。”
这点三房也不约而同同意。
“他还在进学,哪能让他往家里交银子?”
“依我看,言昭每月的花费也该家里出。”
怎么说呢,温钰是温家最有出息的人,他前途越好,温家的未来也就越光明。
老爷子继续:“聘礼这方面,你们三房娶妻都是按照当时的聘礼定的,我和你娘没亏待你们任何人…我这两天让你们娘出去打听过,河上村的聘礼,少一些便给二两银子,多一些六两或者10两。”
“言昭到底有功名在身,聘礼最好比常人多一些,我做主出20两银子。”
“应该的。”
“言昭有功名,聘礼太少折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