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看了不忍心,就过来帮他的忙,两个人忙了一夜,终于赶在第十天一早做好了。
高老五见了,怒斥道:“面上都没刨光,到处是毛刺,这要是拿出去,没的给我老高家丢人!”
与父亲闪闪发光的犁相比,高钧的犁确实有些拿不出手,看起来毛毛楞楞的,特别粗糙,这也是没法子,他光辕便返工了几次,不是觉得长度不对,就是感觉弧度不行,好不容易才在时限内做出框架,组装完成,哪还有时间细细打磨。
高钧却不气馁,只说道:“犁是用来翻地的,又不是拿来看的,刨得再光滑有什么用?”
官差来通知,要把犁全送到地头上去,皇帝陛下一会儿就到。
工匠们都激动极了,他们作手工的,都是贱民,排名在“士农工商”中的第三位,地位尚及不上普通的农民。
这些人从来没有想到,皇帝陛下会亲临百工署,来检验他们的作品,这是莫大的荣耀和恩典。
前世的刘钰曾在农村见过曲辕犁,后来去博物馆中,也见了宋代曲辕犁,他仔细地比对之后,觉得古代和现代曲辕犁差别不大,可见在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已是十分成熟。
曲辕犁的发明是在唐代,相比于笨重的直辕犁,曲辕犁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便于精耕细作。
皇帝陛下虽然记得大致结构,但是一些细节之处记得不完全,再加上他不会画画,想绘出精确的图也是力不从心。
不过他相信古代工匠的手艺,几千年历史形成的工匠精神,造就了无数能工巧匠,能做出各种后世人想像不出的精美器具。鉴于工匠地位低下,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常常不受重视,大大影响了科技进步。
刘钰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从提高工匠地位,重视他们的劳动开始。
他亲自前来,不只是为了检验曲辕犁,也是做个姿态,让工匠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重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加其搞创造发明的动力。
几十个工匠,做成了二十余只曲辕犁,都摆在地头,个个光滑闪亮,和一只当时常见的直辕犁摆放在一起。
几头黄牛被赶了过来,每一头都被套上了一只犁,农夫挥动鞭子,黄牛开始前进。
有接近半数的曲辕犁根本便拉不动,直接被淘汰出局。有几只犁虽然一拉就走,但是歪歪扭扭,状况百出,有的半路倒在地上,有的突然断裂,有的走了一半,犁前便堆满了土,再也无法前进一步。
刘钰看得连连摇头,看起来他还是高估了古代工匠的手艺,他连图都出了,竟然还是做不出一只像样的犁。
他可不知道,这里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图画得太差。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