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晰第一回听到江南这里竟然有这样的规矩,有点儿不敢置信,“可是大魏皇都在北方啊,他们连皇都都瞧不上?”
何止是瞧不上呢?
江南还有前朝遗留的世家大族林立,少了一个余还有下一个沈、王、陆之家,前朝皇都在建康,魏太祖攻破健康后便迁都北方,这里的世家大族是历史遗留问题,他们自负显贵爵亲,魏武宗上任后与余家家主志向相投,为了巩固皇权数次想迁都建康,朝中大臣自是不满,后来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将余家太爷派过去了。
余家哪怕百年前在江南也是领首的世家大族,后来余家这事儿做的也确实很好,皇家给了余家泼天权势,余家便也忠心耿耿还了皇家整个江南的安定近百年,处理好了江南文人与北方举子之间的矛盾。
当初北上迁都便是为了另起新的势力,因为皇家融不进江南,后续皇家势力彻底拿下江南说是余家首功也不为过。
是余家逐渐疏通了江南世家势力,一点点盘剥了世家大族的傲慢,让京城士族可逐渐融入江南,在江南建立起朝廷的威信。
一直延绵到余姝的祖父这一代,实际上江南除了现有的那么一点嘴皮子功夫,偶尔瞧不起外地人以外,已经再也没有任何威胁性,哪怕科举选拔也早已从江南士族占据过半名额变为了魏国所统领疆域除西北外颇为平衡的情况。
江南的富足令他们的学识理所应当比其它地区高,这样的地域固化不会轻易打破,只会越来越高,短短百年不到,能够破除这个僵局,谁都不能说余氏一族没有尽力,其中要花费的心思,要得罪的人,数不胜数。
余氏一族到余姝祖父实际已经交去了大半权力,年老后只领了个太子太傅的虚职,甚至为了不被君王忌惮不从事教导太子之事,余姝的父亲也预计两年后辞去扬州布政使之职。余氏能绵延这么久,早已开始考虑激流勇退之事,且也向皇帝表明了决心,所以在余氏一族被连根拔起之前,她们都没有想过会这样。
一族数百人会死得这么快这么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