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相对应的,修士也最忌讳固步自封,冥顽不化。
一如之前所说,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那么同理可得,适合自己的也不一定适合别人。
修真路上本就是在不断地试错、改正,再去试错、改正,如此往复,直至终途。
他们的错误或被指出,或是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等到日后回首望去自己走过的一路,整理总结自己走过的弯道,这便是前人所说的“经验之谈”了。
时切玉年纪轻轻就修至大乘,信念坚定天赋异禀是一个因素,善于自纠当断则断又是很重要的原因。
既然他觉得不适,乖乖说不正常,全宗上下乃至整个修真界三百多年间再无人飞升……
那么其中一定是出现了问题。
他细细回想自己创办剑宗、定下规定时的想法,却惊悚地发现想不起来。
记忆就像是被雾隐藏,不显山不露水,甚至都不会被发现、不会回想。
为什么要创办剑宗?
不知道。
为什么要定下这些规定?
不是他定的,应该说,他根本没有订过规矩,所有剑宗的守则,都是在这两三百年间慢慢商议、固定下来,但是一开始是谁提出的,无人知晓。
按照常理,他应该会把自己的经验方法总结分享给剑宗弟子,然而剑宗子弟多达万人,千人千面,他的经验不可能适用于全部弟子,更不可能一成不变。
他能传授的只是方法,而喜静、刻苦、为了维持形象不养生物,这些只是他的个人喜好,不应该成为传授中的“经验”,更不应该被如此多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