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力量大,仅仅一天,沈氏和顾秋桃带领全家老小,就将整个食肆打扫干净。
房子因为一直被使用,没有多少破损的地方,王珉休息了便赶过来,将该修补的地方修补起来,还省了一笔找人修补的费用。
市尾这家食肆竟然又有人了!
忙活着搬货卸货的工人看见敞开的店门,互相咬耳朵,开玩笑的说,“你们猜这家能开几个月?”
“嘿,几个月?我看一个月都开不下去!”
前几家最多的也就坚持了一年,这里的租金贵的咂舌,他们干一辈子也存不了一年的租金,更别说吃这里的饭了。
一个馒头三个铜板,包子六个铜板,面就更贵了,素面最少也要十个铜板。
一天总共挣一百多个铜板,都是汉子,出死力气,吃的多,要是真在食肆中吃,起码二十多个铜板就没了,饭都吃到嘴里了,家里的妻儿老小不养了?
沈氏们忙碌的身影并没有影响他们分毫,谁不是过日子的,都难过,起码他们还能租的起食肆,已经比很多人强了。
这是一部分人的想法,有一部分人纯属就是看热闹,有些甚至还打赌,他们能坚持几个月。
外面的嘈杂没有影响到屋里的人分毫,每个人依旧是满头大汗。
之后的两天,沈氏又去谈了每日食材的供应。
初来乍到,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沈氏一步一步摸索摸索,慢慢的来,竟然谈的像模像样。
沈屠夫那里也联系起来,除了全部的猪下水,每日还额外要了三十斤肉。
原本沈氏不准备要那么多猪下水,但驿站那边来来往往的工人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既然是干苦力活的,嘴里淡了,肯定想吃着肉,以前的食肆倒闭,是卖不出去做不下去了,但如果是猪下水呢?
猪下水本来就便宜,加工后也要不了多少钱,在柳溪镇耐三个铜板一碗,在这里就卖五个铜板。
还没有肉包贵,但里面实实在在都是肉。
沈氏不信,每日猪下水的香味勾着,还有人能啃的下去干粮。
折腾了半个月,得味食肆便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