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早之前给你送来。”
说罢这一句,东方玄机便推门而出,不再给他多说什么。
等他走后,杨孟君皱了皱眉头,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他自然明白李非削弱尚书省的初衷是什么。尚书省不同于中书省,六部尚书侍郎执事,大多是洛林旧臣,这批人为官多年从南唐风雨飘渺之际一直任职到现在,内外的权柄早已不能用官补子来衡量。以前还有中书省门下省来制衡,三足鼎立之外又有翰林院国子监来互相制约,倒也显得不是多么难以掌控。
可自从西蜀投降后大量蜀中旧臣涌入临安,以往的格局彻底被打破。之后又有王鹤门下一变,新生的中书省根基不足,而孔昭刚开始又是闲云野鹤般的态度,门下省被打入冷宫。唯有尚书省一脉独存,其内的官员也就越来越出格。
如今太子监国,虽然李毅还在。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毅何尝不是想铲除这块病根?但他自己又不好下手,毕竟这群老臣对他对南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让李非来做这些事,也在情理之中,并不会引起太大反弹。
最麻烦的是,这种动作乃帝王之术最基本的道理,却又不能明着来,那就只好委屈东方玄机这个尚书令了。看起来是太子爷不太信任东方玄机,从而对其一顿连消带打,其实则是隔山打牛。要不然东方玄机现在怎么还是尚书令而没有被撤职呢?
而另一方面,大力提拔中书省在朝中的地位。一来是展现出宽宏大度的一面,毕竟西蜀旧臣的底子也很不错。二来就是李非在培植自己的党羽,甚至中书省这个壳子里面,已经有太多新鲜血液是李非从地方提拔上来的,原本的西蜀旧臣被他移花接木的换了一茬又一茬。
这也是李非对武将一系没有大肆变革的原因,武将一系没有文臣那么复杂的关系。只要稳住了杨孟君,南唐百万大军就不会有任何变故。
想稳住杨孟君对李非来说可太简单了,什么赏赐恩惠都是虚的,一声“大哥”比啥都强。
所以这次李非毫无顾忌放开手的改革内部,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知道杨孟君不会说什么,甚至都不会管这事儿。虽然尚书省旧臣大多是洛林门生,而洛家和杨孟君又有着超然的关系,但也无所谓了。洛言官升右仆射,对洛家对杨孟君就是最好的交代。
一大清早,杨孟君也没惊动谁,穿好蟒袍后就这么双手负后大咧咧地朝着皇宫走去。
一路上碰到的达官显贵何其多?他也没有跟谁聊上几句,只是正常行礼回礼罢了。
他这般风轻云淡,那些急着上朝的官老爷们心里就越是打鼓。他们宁肯镇国公殿下多露出几分真性情,哪怕是狂怒也好啊。这般阴晴不定的,不管是谁的心里都踏实不下来。
一些尚书省旧臣看到杨孟君仿佛看到了主心骨一般,跟在他后面也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还有一刻钟上朝,大殿前一片绯紫煞是让人心驰神往,一心苦读圣贤书的目的不就是有朝一日能穿着官袍进入这个大殿么?
杨孟君没有站在最显眼的位置,而是和比他早来一步的东方玄机并肩立于殿门右侧,轻声交谈着。
孔昭和苏之祥到来后朝杨孟君拱手示意,杨孟君也回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