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公子哥和城内哪位大佬家的后辈女子在什么什么地方执手同游这类的趣闻毫不间断。起初还能引为一桩妙谈,为临安城当地居民酒余饭后的谈资,可后面这种事情越来越多,大家听一听也就过去了,最多趁着酒兴唠叨一句,“谁家新燕啄春泥?”
但在那些江南美娇娘心中,古阳四子才是世间最风流倜傥之人。这四人中除了杨孟君以外,其他三人都是天潢贵胄,要家世有家世,要品貌有品貌,年纪轻轻就已经被封为侯。四字之首的杨孟君虽说并未听闻有什么大背景,可人家却是洛府的座上宾,更被称为“杨玉郎”。
那些爱慕四子,却心有不逮的世家名媛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这份爱意怕是要像那一江滚滚直流的东流水一样,这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也就退而求次,对那些玉树临风的外地士子移情别恋。
这其中以潭州府刺史家的独子和门下省左散骑常侍家的女儿一事闹的最为惹人注目。
潭州府辖境内有大大小小八座郡城,潭州刺史孙光
耀也是南唐境内出了名的清官重臣,为官两袖清风,更是从小便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做人以仁爱为本。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宠家中独子了,孙光耀老来得子,恨不得把心都掏给独子孙应彪,所谓慈父多败儿吧,孙应彪小着的时候便领着一堆帮闲横行潭州境内,尤其是爱美人,哪个人家中的闺女只要生的貌美一点,都被孙应彪祸害过。十二岁的时候便学会了逛青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些姿色上佳清倌花魁,只要是孙应彪看上的,统统抗回家。对此,潭州境内的子民们是敢怒不敢言,民不与官斗嘛,更何况孙光耀不论做官还是做人都没的说。被孙应彪祸害过的人家最终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孙应彪此人妥妥的潭州第一纨绔子弟。
而故事的另一个主角便是门下省第二大佬胡承家的女儿,门下省左散骑常侍,一个当朝从二品的官员,地位和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一个品阶。胡氏一族本就是临安城内的名门望族,从大唐立国之初便扎根于临安,枝繁叶茂。胡承此人更是门生满天下,自己的身居
高位。而胡家年青一代也有志者也比比皆是,胡雪生在这样的一个家族里,自己母亲又深得胡承喜爱,虽不是嫡长女,但地位比嫡系还高。胡雪在临安城内女子圈子里唯一惹不起的便是洛徐两家的女儿。其他的甚至包括梁筠涵都不放在眼里,而胡雪又生性跳脱,不为条条框框所约束,行为也就随意了许多。
孙应彪一个月前来临安的时候单是身后搬着书箱的书童都不下二十个,还有一堆恶仆帮闲。孙应彪高头大马的走在最前面,一身锦衣极为惹眼,更生的相貌堂堂,单从皮相上看绝对是一个谦谦美君子。
孙应彪来临安后“偶然”结识了胡雪,两人性子都属于比较“随意”的那一种,一拍即合!孙应彪惊叹于胡雪出众的相貌,胡雪也喜欢孙应彪的性格,两人就这样眉来眼去的走到了一起。
孙光耀虽说两袖清风,但孙应彪来临安的时候竟然带了五百两黄金!真不知道是来参加科举的还是来买空临安城的。
两人认识的第二天,孙应彪就在圣绣坊给胡雪买了
好些名贵衣物首饰,也买了好些有价无市的贡品胭脂水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