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就连亲手把它制作出来的匠人,看着自己能透过瓶身看清楚对面的沈嘉,都为沈嘉的才智而惊叹,谁能想到一堆胡乱搅拌在一起的沙砾,居然能够做出来如此美丽的琉璃?

这瓶子也不愧沈嘉取名为琉璃,琉同琉,《博雅》有言,琉璃,珠也。

在《韩愈·郑群赠簟诗》中曾书,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

如今看来此物亦是可以由匠人自己做出来,那些只在书中、话语中听过的珍贵珠宝,也不知道和他自己做出来的有什么两样。

“此乃神物,东家真的是有大才之人!”

他还是忍不住发出自己对沈嘉的钦佩之言,毕竟他也没想过自己居然能碰到琉璃,这些只在听过的东西。

其他人也纷纷从自己沉迷琉璃美丽的思绪中脱离出来,跟着匠人说:

“对呀!对呀!东家居然还直接让我们这些没签死契的匠人来说,这种信任真的是让小的无地自容。”

“小的制瓷手艺还是在当人学徒,干白工,奉上银钱之后,才在十几年的时间学点皮毛。如今东家如此不设防,小的也绝不会背叛东家!”

其他人也深有同感的点点头,实在是这年代的工匠,虽说地位还没有农户高,可是有了一门手艺就是一门持续的挣钱买卖,生活还是比普通的农户过的好的。

一些穷苦人家就会出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学徒,十几年后能有点本事也算是没白费之前的投资。

要是什么都没学会,也没有人会去怪罪是不是匠人不教,一切的责任都在学徒身上。

或许是都觉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沈嘉此时也明白为什么这间瓷器坊会干不下去,按照现在这些匠人所说的话,他们的技艺也就普普通通,能够做些普通的器具,竞争力不高,被取代自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过,她的琉璃坊要求就没有这么高,会看窑,给液态玻璃塑形就行。

至于在她这里偷师自立门户,他们还是不可能的,即使可以看出原材料用的砂子,以及查到自己进货的材料,可是古代人想要自己摸索出纯碱的制作办法,那就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