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当时,宋公文已经立志,要写出一本能匡扶大魏江山,改变万民生活的天下第一奏疏。

可也是在那一年,因为他的年轻气盛,暗中得罪了很多人,开始受到打压。

也是那一年,被先帝调离翰林院,从此数十载都窝在大理寺。

也是那一年,因为不善断案,引起同僚诟病,骂声渐起。

连当初欣赏自己的清流一脉,也开始刻意排挤他。

起先,宋公文并没有心灰意冷。

觉得任大理寺少卿,至少可以为民请命。

但事实证明,自己在这方面,的确没有任何天赋,无论怎么努力,最后结果都一样,后来京师中的百姓,都开始对他产生意见。

久而久之,宋公文开始变得麻木起来,曾经的热血也开始冷却,忘却了当年的豪情壮志。

然后开始学习怎样可以不得罪别人,学习怎样圆滑,学习如何趋炎附势。

只不过,因为本性,他在这方面做的也不太尽如人意。

同僚在背地里该怎么看,还是怎么看。

百姓该怎么骂,还是怎么骂。

所以,宋公文彻底放弃了。

觉得一辈子就这样了,不再挣扎。

就连后来女儿被先帝看中,定为太子妃,也觉得没什么,只想着有个国丈的身份,以后能好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