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月英的话,也没有错。
王建业对老婆再好,比不上他对亲妈的好。不是说男人就该娶了老婆忘了娘,可一家之主的男人,理应承担起调解的责任。调解不好,那林秀芬不愿意跟他过,也同样在情理之中。
过了好半天,杨艳贞有气无力的道:“秀芬,你怎么想的?”
林秀芬沉默。她回来的路上,已经听到有好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在指指点点。所以在风口浪尖上,有些话她不能直白说出口。否则名声坏了,很容易影响她的前途。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社会对女人的压迫。明明什么都没有错,可你在被欺负的时候,但凡敢有一丝反抗,必然有“理中客”跳出来“各打五十大板”。而最后板子落下来时,号称的五十大板,起码得有九十板落到女人身上。哪怕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受害者,该挨的一下也不会少。
毕竟,按照时下的“最优解”,还是得她林秀芬压下自己的委屈,深明大义的回去帮王建业带病秧子外甥。一直受苦、一直受苦,最后年老了,王建业说一句你辛苦了,她才算终于修成正果,得到了个大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
直到2 2世纪,广受欢迎的苦情戏还是这么演的。可是,凭什么女人就得去苦情戏里当主角呢?
王建业带孩子可怜,那么多妇女带了那么多孩子,谁又说一句她们可怜呢?不是都只会说——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吗?
嗤,真尼玛讽刺!
“杨主任非要解决这件事。”林月英顿了顿,“我建议王建业同志找个没孩子的好人家,把外甥送走。”
杨艳贞:“……”病秧子没人要的好吗!
林月英挑眉:“不然,你要秀芬回去带外甥?”
杨艳贞连忙摆手:“不行,秀芬不能回去蹚浑水。”
林月英满意的点点头:“我看杨主任还是有觉悟的。只是有时候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我们做工作的时候,该狠得狠。到底保障妇女权益才是我们的本职。男人家的事,他们自己解决去吧。”
杨艳贞好笑:“我告诉你,你可别把我当阶级敌人。你得知道,秀芬娘家……”她看了眼林秀芬,无奈的笑笑,“户口又暂时在乡里上不来,她孤身一人,会很艰难的。要不,你跟你屋里江顺川说一声,把秀芬招工算了?那她人在集体宿舍住好,这事我也不必管了。”
林月英翻了个白眼,招工那么好招,江顺川至于打林秀芬的主意搞曲线救国?不过杨艳贞考虑的有道理,在林秀芬户口卡在农村这段时间里,她不能失去庇佑。
两个妇女干部的经验都很丰富,自然知道在农村里,大概率认拳头而不是道理。站在杨艳贞的立场上想,林秀芬不可能一直躲在二造,她终究得回农村生活。那吴友妹的问题就逃不开,只能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