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此,离朝尴尬地笑了笑,她是想走在前头“遮风挡雨”,但明说似乎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于是便委婉道:“在下对长阙这边比较熟……”
挽君衣何其聪慧,自是明白她想说什么,遂轻轻颔首,脚下慢了一步,跟在了离朝身后。
眨了眨眼睛,离朝还想着许是要多解释两句,没想到这么容易。她有点惊奇,也是觉得这氛围有些沉闷不自在,便眼睛盯着前方,心思落在身后。
“君姑娘……”可唤出声又不知该说些什么,离朝尴尬更甚,沉默了。
抬眸看了她一眼,挽君衣淡淡道:“璟颖公会常良靳,不必如此。”
音落,离朝微怔。
璟颖公会常良靳是个典故,据说在九国纷乱的时代,九国之一的璟国曾有一位不善言辞的国公——璟颖公,因为不善言辞,他在朝上总被大臣们牵着鼻子走,做了许多不愿做的决定。
其自是不想一直如此下去,就打算寻一位能言善辩的谋士。
恰好当时的璟国就有这样一个人。此人名为常良靳,因太过于能言善辩而被乡邻讨厌,年纪轻轻就无工可做,家徒四壁又无人问津,只有一张含着刀的巧嘴声名远扬。
听闻此事的璟颖公驱车前往拜访,可常良靳接待了他却是一言不发。
璟颖公不想冷着场子就没话找话,想一吐自己的政治抱负来吸引眼前能言之士,可惜甚为嘴笨,是说了半天也未说清楚什么,急得他满头大汗。
但这时常良靳开了口,第一句就是“不必如此”,然后他将璟颖公的政治抱负清晰完整地说了出来,还加入了自己的观点,并表示愿意助其一臂之力。
后来璟颖公在常良靳的帮助下成为璟国有名的明君,还不费一兵一卒就收来许多领土,与周边国家关系甚是密切,也是基于此成为后来最大的九国之一。常良靳也因此有“言贤相”之称。
这个故事在后来被人口耳相传,当作君臣心有灵犀的典范,其中的“不必如此”乃是说:明君不必如此勉强自己以言语大诉抱负,贤臣自会通晓明君所想而鼎力相助。
后来衍生为:两人相交,不必强求言语上的热切,顺其自然,知者便知,不知者无缘,强求不得。
离朝明白了,这份尴尬也就顺其自然为风吹散了些,然她刚刚回神,脚下就是一空。
下一息闷响回荡。
挽君衣在这小断崖前停住了脚,往底下一看,离朝是四仰八叉地躺在了小断崖下,睁着一双大眼睛,甚是茫然。
对此,挽君衣甚觉无语,微微叹了口气,轻轻一跃下了山去,准备瞧瞧这姑娘是否有伤到哪里。
结果,她这厢刚下来,自四周林木间就突然蹿出了十几个人。
接着——
“好啊,贼人果然逃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