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强大的大唐和占据了地理优势的吐蕃在西域互有来往,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一种性对平衡的态势,但是随着被称为白衣大食的倭马亚王朝崛起,阿拉伯铁骑进入到葱岭以西,占领了阿姆河和锡尔河下游之间的地区。

当大食加入到西域的纷争之后,原本大唐和吐蕃的两方对峙变成了大唐、吐蕃、大食的三方博弈,局势日益错综复杂起来;三国演义中记载的事迹仿佛在西域重现,三方任何一方的实力都不足以同时击败其他两国,因此时而大唐和大食联合对付吐蕃,时而大食与吐蕃结盟攻打大唐。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十多年前,白衣大食的扩张达到了极限,他们在西方被法兰克王国宫相“铁锤”查理·马特所击败,境内教派冲突持续,数位倭马亚王朝哈里发接连死于刺客之手,国内各大实力派纷纷发起叛乱,白衣大食渐渐退出了西域的争夺。

吐蕃借机利用和亲和武力征服的方式控制了葱岭以南最大的两个国家大勃律和小勃律,吐蕃赞普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的国王苏失利之,并借此机会控制了西域二十多个小国,导致大唐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朝贡之路为之阻塞。

李隆基为之大怒,先后命令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等几任安西都护使讨伐小勃律,可以因为各种原因都未能获得最后胜利,直到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发动第四次进攻方才获胜。

高仙芝率领陌刀将李嗣业、前锋席元庆等将领并一万兵马从安西出发,一路向西,翻越葱岭,到达小勃律境内(今天的阿富汗及克什米尔一带);这是一次伟大的行军,大唐军队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原忍受着常人难以适应的恶劣气候和环境艰难跋涉一个多月,并保持了给养的运输和士兵的战斗力。

这一壮举远远超过了因为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击溃罗马人而为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巴卡,要知道阿尔卑斯山的平均海拔也才三千多米,比之葱岭远远不足。

随后高仙芝帅军攻克天险连云堡,斩断娑夷水上的藤制桥,断绝了吐蕃增援小勃律的路径,招降阿弩越城守军,以假道灭虢之计拿下小勃律都城孽多城,俘虏了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唐军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都震惊投降归附。

高仙芝也因此接连升官,先后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左金吾卫大将军等职,去年他又远征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境内),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

经过这两次征战,大唐和高仙芝在西域的威望同时达到了顶点,但是此时西域的局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黑衣大食崛起灭亡了白衣大食重新进入西域,并不断向东扩张,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屈服,与大唐的矛盾逐渐尖锐。

而高仙芝在此时却也暴露了他的一个弱点,他在行军打仗上的确有超人的天赋,但应对西域的繁复局势,手段却有些不足,再加上个人的贪婪,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他以“无蕃臣礼”为借口讨伐一向亲近大唐的石国,并假意议和遣使者将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骗到长安,然后趁乘其不备,出兵掩袭,俘虏石国部众。随后高仙芝纵兵杀掠,甚至连老弱病残都不肯放过。这次行动,高仙芝共获石国“瑟瑟十余斛,黄金五六橐驼,其余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高仙芝从石国回军的途中,又诬蔑突骑施反叛,攻打了突骑施,俘虏了移拨可汗。

亲近大唐的石国和突骑施的遭遇让西域诸国和大唐之间产生隔阂,大唐的威望一再下降;石国王子逃脱后前往诸胡部落,并与诸胡部落一起打算联合黑衣大食攻打安西四镇,而高仙芝的这次出击就是打算先发制人击败黑衣大食。

第333章 怛罗斯

“此次高都护率领安西都护府节度兵二万四千,另有杂兵数万,征发葛逻禄部、宁远国等仆从军约三万,合计十万大军;另有监军边令诚,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参军岑参等随行,欲在黑衣大食大军到达之前攻下怛罗斯城,以阻断黑衣大食进军西域的路线。”杜环此行口不停歇,将大唐西域目前的局势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

此人其貌不扬,胸中却有大智慧,李悠在心中暗暗赞道,怪不得杜环能在怛罗斯之战被黑衣大食俘虏后保住平安,日后更是踏遍中亚、西亚到达非洲,最后平安回归大唐,并留下了记载有大唐工匠在黑衣大食传播技术、所经过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的《经行记》一书;他的旅程远远超过前往天竺取经的唐玄奘、出使大秦的甘英,涉足之远恐怕唯有带领宝船船队的郑和方能与之相比,堪称华夏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