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李傕的步兵主力则与高顺的陷阵营、徐晃的右翼步兵对阵,其中李傕的部将李利(也是李傕的侄儿)带着李傕最精锐的那部分步兵,重点盯防高顺。
段煨的三万人马与孟家的昆明黑夷蛮兵对阵,还要分兵协防两翼,最后张绣的骑兵对阵赵云。
旌旗招展,熏风猎猎,所有人早就把手搭在眉毛上,凝神想看清对面的旗帜,把自己一会儿要跟谁对手牢牢记在心里。
比如马超和杨定、赵云和张绣、郭汜和太史慈、李利和高顺……一个个都找准了自己的对手,就等金鼓齐鸣就盯着杀。
第428章 看菜下饭的精髓
“嗵嗵嗵……”绵延数里的战鼓一起轰鸣,阵仗还是非常宏伟的,哪怕是历战多年的老兵,都忍不住肾上腺素飙升。
刘备的益州军这几年虽然刻苦训练,但要说见实战大场面的机会,还真是不如对面那十七万西凉兵中最老的那批老兵。
但不管哪一边的士兵,都不得不承认,今天面对的这个阵仗,是他们平生仅见的大场面。此前哪怕是诸侯讨董,也没有这样双方二十六万人同一时刻、在同一块战场上扎堆奋死搏杀。
刘备,关羽,李傕,郭汜,算是在场诸将中阅历最丰富的,他们同样没指挥过这么大的决战场面。
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一股见证了历史,并且亲自参与了历史创造的豪迈感。
用李素那种文绉绉的话来说,那就是:我一脚踩进了历史的洪流,滚滚历史长河东逝水,就在我的脚下中分为二。
很快,左右两翼上万骑兵的冲锋呐喊,暂时压过了鼓声,也把李素和其他位于中军的将领的注意力拉了过去。
骑兵机动快,而且善于包抄,所以刘备和李傕军在接战之初,都不约而同先选择了骑兵迂回冲阵、往两翼延伸,以图绕到敌军的侧翼,获得更宽阔的阵型正面宽度。
对于李傕而言,这是教科书式的选择,没有别的办法。
对于刘备而言,理论上他还有别的选择,比如让象兵提前出场。但昨夜的军议中,李素劝他和关羽一定要憋住,沉住气,毕其功于一役,把战象威力的突然性发挥到最大,刘备也答应了,所以才依然让骑兵担任第一阵。
李素昨晚是这么和关羽讨论的:“战象的冲杀效果尚在其次,关键在于对敌军士气的震慑,所以突然性很重要。一定要等两军缠斗到了一起、一方一旦先退却就会遭到惨重的追杀损失时,才能把战象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