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考试对于那些白首穷经钻研八股的读书人感到很难,算术、农学、地理等杂学让他们透不过气来。

同时,也有大量八股水平不那么拔尖,却触类旁通、擅于实事的‘二流文士’感到手到擒来。

楚朝开国到如今,如陈惟中、方以智这样精通文章,又通实务的顶尖才子多如星辰;但有更多更多仕途上不顺的文人,把精力转到研究济世之术上,致力于科技的研究,勤奋著述。

这不仅是西方科学飞跃的时代,也是东方学术日渐革新的时代。

王笑自然不会去禁锢这种学术氛围,不会去学清朝的皇帝。

这个时代,已有了如香山社这样倡导民主的思想,如《明夷待访录》就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早了一百年。

为何反而是到了两三百年后,人们越发愚昧?

武英殿前日夜不熄的炉火,把所有宣扬民贵君轻的书、开启民智的书焚烧殆尽。

汉人的书只留下三千卷编为《四库全书》,像是被完成了一场思想阉割。

七十余万卷著作化为尘烟,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随之而来。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繁华绮丽的江南,权贵把持一切、窃据要津。书生畏惧文字狱,著作只为谋食保安宁,田横壮士今在何处?都已封官拜爵、归顺朝廷?

从来都不是什么“国人不能接受先进的制度、时代不允许”,这个时代的人远非王笑一开始所认为的那样愚昧,甚至比王笑开明的也大有人在。

他要做的,就是把枷锁打开。

改革科举选官是第一步……

随着北楚在战场上的屡次胜利、天下的形势渐渐清晰,越来越多曾在楚朝名落孙山,却有经世之才的落魄士人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