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旗中,当兵的称为旗丁,分为披甲旗丁和未披甲旗丁,没有当兵的预备役称为余丁或者闲散,他们出战时一般作为跟役,地位比包衣阿哈们要高。
八旗军中披不披甲不是看盔甲武器多少,有没有装备,而是看自己能力,通过层层考核才能达到披甲的地位。
满清的男丁从十岁开始,和大明的科举一样,每隔三年都要举行一次考试,达标了就成为守兵,有军饷,分配盔甲,再考核通过就是马兵、巴牙喇兵。
在满清初期的这种尚武环境中,满洲八旗披甲兵的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从十岁就开始考核,要是到二十岁还不能披甲,那就意味着这辈子没什么前途了。
披甲兵和跟役们是有战斗力,但那些新招募的包衣阿哈们就不行了,满洲兵会让他们充当炮灰。
崔响站在军阵的后方,他瘦弱的身躯上仅仅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在大军中显得很是渺小。
他完全听不到城楼上有人说话,只是前面传来一阵欢呼声,他也跟着举手欢呼叫唤两声,他的欢呼更多是赞叹盛京城的雄伟。
在崔响的身边,有着各年龄段的包衣阿哈,上至五十岁的老人,下至他这样的少年,人人都麻木的举着手,有气无力的跟着叫唤。
城楼上的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像是对自己的演讲很满意。
他淡淡问道:“辽阳那边怎么样了?”
鳌拜连忙道:“拜音图大人奉命坚守,拒不出战,明军也无可奈何,每日只在城外叫骂。”
皇太极冷冷一笑:“希望数日后他们还能如现在这般猖狂!”
皇太极下令道:“大军开拔,沿着太子河南下,掘壕围困明军,断其粮道后路,自长安堡挖掘深壕,需壕深八尺,上广一丈二尺,下极狭窄,让其马不能渡,人不能登,掉落无容趾之地!”
皇太极坚信,此战,大清必胜!
……
辽阳城外,明军大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