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脸色阴沉下来:“海路安抚使司那边,运来的粮食是三十七万担,而钱粮局,则是六十七,可是咱们现在,缺额却还有三十六万担,三十六万担在往年不算多,可是粮税减免了这么多,往年一年还能收来百万担左右,而今年,若是按从前的税制,能有二十万担就不错,哎……眼下只有大家一起共度时艰了,各府各县,还是尽量征粮吧。”
赵明放出了话,心里沉甸甸的,他站起来,而其他人等会意,纷纷起来告辞。
想了想之后,赵明回到后衙的花厅,沉吟片刻,奋笔写了一封书信,飞快传报京师。
“大人……”巡抚衙门的周幕僚派人来传报,说是总督衙门那边,似乎有改弦更张的意思。
听到这个,赵明脸色一冷,他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现在总督衙门那边,也看出了这里的困境,这位总督大人实在是个墙头草,风吹到哪里,就往哪边倒,这个老家伙,谁知道会不会给浙江来捅一刀。
“回去告诉周将军,要小心监视,这个节骨眼上,不能出事。”
第五百八十一章 人心
通往大同和宣府的官道上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运粮车辆,与此同时,一批从京师里运来的货物抵达了大同,秋风在这北地尤为凛冽,远处巍峨的大同城初现轮廓。
大同城在正德八年设了总制,钦命总兵一员,督促各路军马,最巅峰时,大同城里驻军最多时达135778员,战马51654匹,大同军马甲天下,并非虚言。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支边镇的神机军,有人员九千,专以火铳、火炮克敌,因这支军马的特殊性,所以该兵马直接归属大同监军节制。
在大同城,往往有三个人做主,一个是大同府知府,一个是大同总兵,另一个自然而然,就是监军。
知府掌民事,总兵督军,太监监军。这种三足鼎立的格局,原意是相互监督,只是到了现在,早已变了味道。知府毕竟品级太低,而且大同府实在没有多少民事,而总兵往往都是二品三品的武官兼任,在官阶上,足足高了四五级,另一方面,边镇总兵又握有大权,所以,在这个地方,总兵往往比知府更说话算话一些。
而监军不同,监军来自于宫里,武官的选任,可能和文官没什么干系,至多也就是吏部,给你一个功考,可是太监对一个武官来说,却是尤为重要。
说白了,因为太监可以直达天听,监军的上头是御马监太监,御马监太监上头就是天子。
因此,大同孙监军地位超然,无论是本地知府、总兵官,都得仰他鼻息。
而此时,孙监军的府上,来了一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