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

内陆城市的老百姓也吃到了制成干货的水产品,如海带、带鱼,以及那些琳琅满目的鱼肉罐头。

其中不少是鳕鱼罐头,有的是在日本渔场捕捞的,有的则是从纽芬兰渔场捕捞的鳕鱼。

远洋捕捞公司还带回了鲸肉,而且是大量的鲸鱼肉,自1901年到1911年,英国和挪威作为两大捕鲸大国,猎杀的鲸鱼数量从2000头增加到20000头以上。

此时欧洲陷入战争状态,捕鲸业受到一定打击。

不过中国的捕鲸业却是开始发展。

英国和挪威的捕鲸大多数都是为了获取工业原料,而鲸肉则丢弃掉。相比之下,中国的捕鲸业则不同,鲸肉经过冷冻保鲜后可以运回国内。

一头鲸鱼拥有很多肉,此时中国已经在沿海形成鲸肉产业链,工厂把鲸肉加工成各种食品。

鲸肉干、鲸肉罐头等等,还有直接冷冻销售。

鲸鱼油、须,则作为工业原料进行提炼。

不过此时的中国远洋捕捞虽然技术先进,但远洋渔船并不是太多,但这年春节还为老百姓贡献了许多价格便宜的海洋产品。

尽管老百姓对于这些远洋捕捞来的水产品比较陌生,甚至大部分人不知道怎么烹饪,但在工厂、学校、工地、政府部门的食堂当中却是大规模进行烹饪,全年为中国老百姓提供了许多蛋白质,也正是如此,减少了对谷物的摄入需求,也减轻了对蛋肉奶供应不足的问题。

同时中国的造船业在为英国生产船只订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制造自己的商船和远洋渔船。

那些民办造船厂则在生产一些近海捕捞船,以及内河小型船只。

远洋捕捞业在未来将不断扩大,这个年代确实是一个好时代,远洋渔业资源还十分丰富。

同时中国还开始在南极尝试着对磷虾进行捕捞,在全球有若干亿吨磷虾,不过不适合直接进行食用,磷虾虽然营养丰富,但外壳中的氟含量标准超出人类食用标准的40倍,因此中国远洋捕捞业正尝试着用磷虾提炼磷虾油,并将磷虾加工成磷虾粉,用来当作饲料。

中国成为第一个进军磷虾捕捞的国家,其他国家对这种虾基本上没有什么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