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页

“下官也赞成太守之意。”刘仁之点头赞同,但是心情却依然忧虑不定,额眉已经皱成了川字,轻叹说道:“可是城中米粮不多,在流言四起的情况下,百姓不辩真假,全然没有往日的理智,只怕区区五六万石是不够他们抢购啊。”

长叹了口气,刘仁之说道:“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能撑一时算一时,先应付这几日,其他的事情,也只能以后再说吧,说不定再过几日,朝廷的赈灾米粮就运到,危机不解自除。”

其实刘仁之也知道自己这个想法根本不怎么靠谱,而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话刚说出口,就已经摇头叹气,显然连自己都不相信,毕竟按照一般惯例,如果朝廷有米粮运来,肯定会有个公文下发,由差沿途官衙层层传递,命令提前几日送到,让杭州官衙有所准备,可是现在不要说公文传达,连个音讯都没有,可知这个希望不大。

“刘主簿,你也不必再太担忧。”楚质轻声说道:“太守在下令拨粮之时,也明确规定,为了保证百姓人人都能买到米粮,所以店铺要按量出售粮食,不允许百姓多买……”

“太守高见。”刘仁之赞叹说道:“这样一来,又能支撑几日,而且理由充分,也不怕百姓反对。”

称赞范仲淹不愧是贤德良相半响,刘仁之发现楚质的精神有些恍惚,却不像是疲惫所至,似乎是遇到什么烦忧的事情。

刘仁之以为楚质也是和自己一样,在为这件事情而担忧,反过来劝慰道:“大人,船到桥头自然直,况且有范公坐镇杭州,你也不必过于……”

楚质微微摇头,轻声说道:“除此之外,太过还有指示,让各县官员筹集米粮,以充实仓库。”

“筹集米粮,怎么筹集啊?”刘仁之惊讶说道:“钱塘各乡镇,除了城效附近的村镇没有受到干旱影响之外,其余地方,也是缺少水源浇灌,收成无望,果然连养家糊口的粮食都没有,叫我等怎么筹集。”

“刘主簿,你误会了,太守的意思不是让我们向百姓向征收。”楚质开口说道,从古到今,普通百姓之家,根本不会有多少存粮,就算有,也是用来救命的,特别是在灾害的情况下,除非是想逼得他们走投无路,不然心存慈善的官员不会打他们主意的。

“不向百姓,那向……”迟疑了下,刘仁之反应过来,比划了下,轻声说道:“莫非是向……他们?”

楚质微微点头,刘仁之闭目摇头,嘴角绽出一缕苦笑,说道:“大人,并非下官在背后论人是非,只不过,以他们的……性子,大人怕是难以成事。”

“我当然明白,可是事到如今,就算没有太守之令,只要有一丝希望,我自然要一试,至于成与不成,也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楚质淡然说道。

刘仁之默然点头,同意楚质的说法,沉默了片刻,轻声说道:“既然如此,那下官就陪大人走一遭,在杭州为官多年,说不定他们也给下官几分薄面。”

“也好。”觉得有些道,楚质自然答应,悄声说道:“事不宜迟,趁着米粮价格还没有上升多少,现在就去吧,可能容易商量些,快点完成指标,也好向太守交差,不然来年政绩考评他给我报个差上去,那岂不是冤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