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张知县还能克制得住,原来那人是沈家的对头。”刘仁之喃喃自语道,无礼刘仁之的马后炮,楚质心里盘算起来,到底要不要跟上沈辽,再商量下刚才的事情,却听旁边传来范仲淹的声音:“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到此为止,楚质反应过来,连忙起身上前,不仅是他,其他官员也纷纷站了起来,围在范仲淹左右,在楚质的示意下,一艘官船慢慢行来,依靠在浮台边缘,舷梯放下。
“辛苦你了。”走到楚质旁边,范仲淹微笑说道,随之领着一帮官员上了官船,说实话,西湖盛会到了现在,也根本没有什么热闹可看了,如果不是还要传考生员,官员们早就已经坐不下去,毕竟天上骄阳似火,就算身处湖中,但也不如在家取凉惬意啊,如今可以名正言顺的离开,脸上笑容满面,走过楚质身旁时,也没有吝啬赞赏之词。
目送官船渐渐离去,楚质俊逸的脸庞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好话谁不喜欢听,自我陶醉了片刻,发现丁行周几人的到来,楚质立时敛了下容,微笑说道:“丁东主、陈东主……,这几日真是辛苦你们了,刚才太守与各位大人离去之时,对你们深明大义的行为可是赞赏有加啊。”反正他们也不敢去求证,楚质不介意多说几句讨巧之言。
“不敢,能为各位大人及百姓尽些微薄之力,是我等的荣幸。”丁行周几人口中谦虚不已,脸上却笑容可掬,仿佛要乐开花来。
“你们能有此心,本官心中甚慰。”楚质说道,语气有些老气横秋,与年龄相貌不相匹配,不过丁行周几人却没有感觉到不妥,谦虚之余,将功劳全部将到楚质头上,表示他们取得的些微成绩,都是在知县大人的带领、指点、帮助下,才得以完成的,以后一定要以知县大人为榜样……
花花轿子人人抬,反正大家都已经各取所需,心情舒畅,相互吹捧了半响,才依依不舍的告辞而散。
当然,官员离去,并不代表盛会就止结束,戏船还没有走,也有部分百姓选择留下看热闹,直到太阳快要落山,铎声震天的戏船才慢慢朝岸边驶去,才算是正式宣告热闹的西湖盛会散场。
翌日,西湖盛会那惊险刺激的水秋千,惊艳绝妙的琴曲,声势浩大的场面,立即传遍杭州城里的每一个角落,听到前去观看之人绘声绘色的描述,许多人心中后悔莫及,早知道也去目睹下那热闹的场景。
丁行周几人可谓是春风得意,百姓提到西湖盛会之时,少不了提到盛会是由丁、陈几家联合举办的,特别是经过某人的推波助澜,现在满城百姓都知道,丁陈几家在杭州是最有名望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自然是有根据的,要知道以前官府举行些盛大的聚会,比如前不久的端午龙舟会,筹办盛会的是沈家,再比如,……,列举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协助官衙筹办大型聚会的,都是些有头有脸,有名有望的家族。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能将名利看透的都出家当和尚道士了,杭州城的地主豪绅们当然还是俗世之人,听闻百姓议论的声音,心里还真不是滋味,什么时候,几个外地来的暴发户也压自己一头了,嫉妒之余,心里自然也打起了小算盘。
灵隐寺,位于西湖西北面的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的灵隐山麓之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绿树森森,翠柳成荫,绿影婆娑间,深山古寺,云烟万状,一岭土坨南头北尾,前饮碧水绿荷,后交浮菱青湖,左右两侧隆起两扇翼状土丘,整个地貌有如巨鹰卧地,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胜地。
相传在许多年以前,这里荆棘纵横,荒无人烟,有个僧人在山后居住,打柴种地为生,一日,僧人在笔架山丛林打柴,因为天热,将道袍脱下,挂在树枝上,一只大雁凌空而下,将袍叼走,向南飞去,至现在的灵隐寺落下,僧人一路追来,见此地环境清幽,感悟为神灵指点,遂于此焚香祷告,搭棚立寺。
只是传说而已,也不能当真,要知道灵隐寺是创建于东晋时候,是个从印度来的和尚建立的,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古寺,五代时吴越国王崇信佛教,广建寺宇,将当时的灵隐寺规模宏大,到了现在,经过评比,气象恢宏的灵隐寺与永明禅院并列为杭州两大名寺,香火最为鼎盛。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与汴梁城的大相国寺相比丝毫不见逊色,清晨时候,浑厚和钟声才敲响,灵隐寺就已经迎来诸多的香客游人,立时打破了山间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