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说话之间,楚洛与楚俭接到消息,祭祀完毕,也走了出来,客厅之中顿时又是一阵贺喜祝福之声。

“大人,外面有位胡官人求见。”一个仆役喜气洋洋的进来汇报道。

“翼之兄到了,我们一同前去迎接。”楚汲一听,带着满面笑容,起身向外面走去,其他人自然跟随其后。

楚府前院,一位面容清奇儒雅的文士见到众人出来,微笑了起来,上前拱手道:“直夫兄、君瑞兄、至之兄。”

“总算把翼之兄给盼来了。”楚汲回礼笑道:“我在这里向翼之兄道贺了。”

“我何喜之有?”胡瑗有些莫明其妙。

“翼之兄佳徒得中举人,名列第五,这岂不是一件喜事。”楚汲笑呵呵说道,众人这才恍然,不由发出阵阵善意笑声。

“直夫兄此言甚是。”胡瑗轻笑起来,明白楚汲这是变相夸赞自己徒弟教得好,开封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连同辖下县乡,起码有二三百万人,参加举试的秀才也有四五万人,能从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挤身第五名,胡瑗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楚俭还未及弱冠之年,才学与经验稍欠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正据胡瑗所知,举试前四名,年纪都要比楚俭年长,有的甚至还参加过几次举试,与之一对比,更加显得楚俭少年英才,才学出众。

第六十七章 设宴

太阳逐渐偏西,夜幕慢慢降临,热闹了一天的楚府,也重新恢复了平静,只留下满地的花红纸屑表明,喜庆之意尚未散尽。

“游学?”书房之内,楚洛轻微皱起了眉头。

“胡师说,让我不必急于参加贡试,先到各地游学一段时间,见识一番,开拓心胸,磨练自己,过两三年再参加贡试也不迟。”楚俭慢慢说道。

自古以来,古代就非常重视游学起到的作用,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弟子的品质,开阔眼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是传承至今家喻户晓的古训。

不过那时是因为交通与地域的限制,与人交流不便,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这才形成了游学的传统,如今却不一样了,东京汴梁城是大宋朝的国都,城内汇聚了各家各派的名士大儒,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可以上门拜访请教,或者在他们开课讲学时去旁听,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很少人再会去游学了。

“胡中舍可曾指定你要去什么地方吗?”沉吟了片刻,楚洛轻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