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靠近后, 棠婉露出一个文雅的笑容,福身行礼, 妾身给太子殿下请安。
然而太子目不斜视,径直从她身边路过,好像这里至始至终都没有旁人一样。
棠婉袖中的手攥紧帕子, 面上的神情如同面具似的, 丝毫未变。
太子身后还跟着一个大太监、几个随从, 他们也没给棠婉一个眼神,甚至更加不屑傲慢。
棠婉认出那大太监是康熙身边的太监总管,挺直脖子,没有扭头, 但抿紧的嘴唇显示着她的情绪。
船队行了几日, 到达山东,康熙没有急着回京, 反而命人在滨州府靠岸, 转到德州, 在德州行宫暂时休整,并不提再次启行的时间。
祥瑞之事已传到德州,赞颂的话在百姓们中间口口相传,太子在民间俨然一副爱民如子的仁君之相。
可太子还不是皇帝,一个储君,名声太显,并非好事,已经有一些太子谋划,意在帝位的阴谋论在传播,其中有没有人故意而为之,便是不去探明,太子也知道。
太子在民间以及一大批朝臣眼中,是个合格甚至超出历朝太子的优秀储君,可他某些时候的所作所为,同样也触犯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容歆想得很直接,谁不希望太子好,谁便有可能在幕后推动,查定然要查,但可以视作敌人的人绝非一人。
殿下,江宁府可有传信过来?
太子接过容歆的降火茶,点头,那女子和白鹿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既然她的身份背景并非作假,我便教人从‘祥瑞’着手。
有结果了吗?
不是好结果。太子目光沉沉,我的人轻而易举地查到,那两只白鹿,是由长洲彭氏族中一子弟率先发现并且献上
容歆微讶,是翁氏有问题,还是有人知道您和翁氏的关系,故意栽赃?
汉人看重族系,翁氏投向我,必定是族中共同决定,他们不敢两面三刀。
容歆拎着茶壶为太子添茶,思考太过专注忘记手上的活计,险些教茶水满溢,被太子提醒后,连忙提起茶壶。
姑姑不必太过忧心。
容歆歉意地摇头,然后道:您一手促成仁昭书院的开办,第一任山长是您的老师,恐怕谁都不会相信第二任山长彭定求与您没关系,猜到您和彭氏关系的人定不在少数。
彭氏族里出现纰漏,彭家便会给我个交代,如今咱们停在德州,只需再等几日。
容歆脑中闪过一个念头,问道:会不会皇上她说着,手上还继续为太子添茶。
姑姑。太子伸手挡住她的茶壶,无奈道,两杯便足够,可否不一整日皆喝降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