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以为,待儿臣与太子妃身量更长,于子嗣更佳。
太子此言一出,康熙默然,良久后,问:可是容歆与你说的?
太子未反驳,却也没有直接肯定,而是道:儿臣熟读四书五经,对《黄帝内经》以及各种医书也有涉猎,自认在养生一道有几分修学,对此深以为然。
康熙亦是博览群书,《素问》中确有夫精者,生之本也,也有女子三七之年、男子三八之年方才肾气平均之说,虽不能完全佐证如何更利于子嗣,但确实益于养生。
最重要的是,大阿哥之前的孩子,包括讷敏所出的承祜,一个也未能长成。
康熙心中一声叹息,问道:你可知身为太子,若是久不得子嗣,朝中上下将如何议论你?
太子答道:儿臣知晓。然儿臣以为,并不能以子嗣论断儿臣是否能胜任太子。
意气用事。然而康熙愿意宽容太子的意气。
他当年为了亲政,为了皇权政权稳固,不得不如此,他的儿子,天生尊贵,大可不必。
是以,康熙对太子说道:你今年大婚,本就是因太皇太后所愿,否则应是还要再晚两年,明白朕的意思吗?
康熙并不是支持儿子一直修身养性。
太子叩首,是,儿臣明白。
而康熙清楚太子的打算,再想起大阿哥,脸一黑,询问太子:依你看来,你大哥如何?
大哥?太子一时理不清皇阿玛究竟何意。
你往常可有发觉你大哥有异于常人的癖好?比如不喜女子?
皇阿玛说得委婉,可太子一下子便领会其意,因此更是惊讶地睁大眼睛。
他若是有一丝一毫阴暗之心,此时便该给大阿哥于此道上盖章,让他再无一争之余地,然太子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否定道:皇阿玛,大哥一向不喜烦杂之事,是以难免便不耐烦些,但是绝无那等事。
娶福晋,是烦杂之事?
呃太子想起皇阿玛先前问他的话,深恐回答不好,皇阿玛也会怀疑他有旁的癖好,想解释又颇有几分语无伦次,儿臣之意,乃是,乃是
便是考教,太子也不曾这般不知如何作答,急躁之下,便道:皇阿玛,儿臣少不更事,难以回答,不若教姑姑回您?
康熙脸更黑了,第一次对着太子挥手撵人:鲁莽之言,不堪入耳,你且离去,朕便权当未闻。
而太子果真告退,康熙胸口起伏的剧烈程度比之大阿哥走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梁九功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皇上迁怒。
梁九功。
梁九功立即侧身,躬身应道:回皇上,奴才在。
去将容歆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