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试试,府中还能不能送出消息去。
知府夫人立即让贴身丫鬟找小厮去察看,谁知没多久,丫鬟进来回报:回大人夫人,知府外已经被难民团团围住,府内皆不能出。
知府夫人慌不择路,出了个馊主意:咱们求太子,对,求太子,三小姐不是样貌出众吗?叫她去!能扒上太子那是多大的前程,她便是再眼高于顶,也不会拒绝吧?
太子才十一岁。
十一岁怎么了?!知府夫人越发坚定道,她一个庶女想找好人家,谁还能比皇家更尊贵?
知府看向夫人,到底没说什么。
以今日他所见的太子,心知肚明这件事恐怕成不了的,可现实便是,若是他真的倒了,全家都没有好下场,不若看看她有没有那个命了。
而另一边,太子宴上没用多少,他又不许浪费,容歆便命人将太子那一份菜热了一遍,陪着太子一起吃了些。
两人是这路上奔波,才终于能坐在一处吃饭,太子自觉十分亲近,心情颇好的用了一大碗,又盛了一碗。
从前在宫中,太子向来是只吃几分饱便罢,如今胃口如此好,容歆看着也高兴。
太子,您如何想到向城中富户借粮的?
太子停下筷子,笑道:都是跟姑姑学得。
我?
太子认真地点头,之前在行宫时,我见姑姑向私房丰厚的侍从租借衣物给其余窘迫的侍从避寒,心觉此举甚妙,如今便用上了。皆是姑姑的功劳。
容歆恍然大悟,赞道:您向来便聪慧,气愤之时也并未失了理智,与我干系不大。
太子反驳:我心中便是那般认为的,姑姑不必谦虚。
不是谦虚容歆见太子神情中已是认定如此,便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道,明日粮食想必就会到位,太子可有相好如何赈灾?
难民受此大灾,心绪不稳,我心中有些担心会有暴乱发生。
容歆深以为然,您所虑在理。
因此我想着,若想更好的完成赈灾,还是需要岱州府各级官员配合,群策群力。便是岱州知府恐怕有渎职之失,也应分清主次,紧要处理灾情。
太子所思,确实在理。
他们身边的精兵,确实各个伸手不俗,以一抵数,但还是多有顾及不到,临时雇佣的难民也有诸多不确定性,的确是差役行事更加方便。
而太子能顾虑这般周全,甚至能容忍下明显有大过错的岱州知府,更加难得。
因此,容歆鼓励道:殿下所言极是,明日我带些人查验粮数,也为您和百姓尽些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