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自己制造出了两个不同的属性,一个极度冷静,一个叛逆暴躁,在狭小的出租屋内她诅咒着父亲带来的苦难,但是父亲错就错在先教会了她的道理再给她安排人生。
艾尘的性格变得古怪孤僻,再没了幼年时的灵动活泼,父亲没有意识到他教育的失败,而母亲是家里的旁观者,她从不认为父亲的行为有什么不妥,觉得只要女儿健健康康就可以了。
艾尘身体健康,在高强度的魔鬼教育下像是石缝中成长的野草,她不停地抗争着,将自己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奇怪,一方面接纳世界的人性本恶一方面又矛盾地相信了身边人都是善良的。
父母的爱是最炙热的,即便是当时他们还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偶尔墙面会因为潮湿变得生出绿斑他们还是给她制造了一个和另外世界的人接触的机会。
六岁那年艾尘的父亲升职加薪了,他与母亲商议将艾尘送入私立贵族学校,母亲也希望女儿好所以欣然答应了,他们决定砸锅卖铁也要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
艾尘像一只终于逃出牢笼的鸟,欢笑着奔向新校园,她从不知道迎接她的是什么,只知道自己终于逃出了出租屋,逃出了父母的掌控。
她一路走进校园发现校园门口停着她叫不出名的豪车,同龄人大多哭哭啼啼地说想家,她表示不能理解,难道能住在寄宿学校不是极度快乐的事吗?
她不知道父母为她支付高额的学费多么艰辛,不知道他们拼命挤入大城市还没能买上一套房要存下房款有多么的难。
摇号、面试都顺利通过了,面试老师的夸赞让艾尘得意洋洋,甚至在那一天她交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蒙蒙,但是很快艾尘发现自己与蒙蒙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无意间的交谈让艾尘在六岁意识到了什么叫贫富差距,她从不知道在大城市的市中心有一套别墅是什么样的体验,她只知道自己来自夏日蚊虫会钻入窗纱的出租屋。
班级里的人不多,一共只有不到三十个人,他们的自我介绍让艾尘感觉到了心凉,他们的话题大多是些高端的玩乐场所和一些她听都未曾听过的奢侈品。
她的父母是这个社会上极为普遍的工薪阶层,而这整个班级里最不济的也是银行的行长,警察局的高官,她自己插入不到他们的话题,又因为古怪的性子被无视。
校园暴力这个词汇艾尘从没想过会轮到自己身上,她以为做好自己就能在这里立足,只是想法过于天真,那一天老师请了父亲,强行要求艾尘改掉用左手写字的习惯。
父亲头脑一热同意了,艾尘在回家时被揍得满屋子哀嚎,但她最终还是妥协了,第一次考试她因为不习惯换手而没有做完题,她成了老师当众批评的人。
孩子们似乎对于大人的话不会过脑子,团团把艾尘围住,笑她怎么差劲,试卷都写不完。艾尘抱着腿缩在角落里,没有反驳,将牙咬得咯咯作响。
她没有哭,蒙蒙过来塞给她一颗糖的时候她还很礼貌地道谢,话语有时是伤人最深的刀子,远胜过棍棒相加,她突然在这一刻感谢自己成长于逆境,不然大概撑不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