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几个试验大棚不需要这么多地,剩下的卢子钰就准备规划养些家畜。
她对白县令道,“既然全县杂项税我都包了,百姓们家里养少量鸡鸭牲畜应无妨了吧?到时候有的多,这些家畜我也要的,”
白县令有些不好意思,“早就通知下去了,也不是我愿意这样,都是没办法啊。”
卢知州是不伸手要银子,可其他人还是要打点的,要不然日子更不好过了。
卢子钰也不是怪白县令,有时候政策确实能改变一个地方的经济面貌。
菌菇还在陆陆续续收购,如今不是后世人口爆炸的状态,原始林子不少,只要愿意深入寻找,总能找到一些野生菌菇,特别是雨后。
卢子钰的大棚建了起来,工人也到位了,签了契约,邓大通也给卢子钰找到了管理的人,然后她就和招聘过来的农人商量如何种植菌菇。
各种菌菇需要的培养基也不相同,还得去野外寻找菌丝移植,这是个从零开始的产业。
卢子钰也不求培养基上全能长出密密麻麻的菌菇来,目前只要能长出来就行。
除了大棚外其他地方就养了一些本地特色家畜,比如那些黑山羊还有鸡鸭等等。
卢子琅正在知州衙门和那些老狐狸老油条周旋,卢子钰在抚县扎根了。
别看她工作开展的顺利,要不是有弟弟在上头镇着,卢子钰也不能这么快就打开局面,白县令就不会信她,当地百姓更不会鸟她,什么加工作坊这些弄不好还会招来混子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