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样的美好期望,这首诗流传得越来越广,最后,不出意外的,传到了午皇耳朵里。
好巧不巧,午皇当时正在惠妃那里享用午膳。
惠妃因为早几天知晓这首诗的事情,所以早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在当着午皇的面听到时,演技瞬间上线,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一般落下。
“皇上!此诗用心险恶,含沙射影,暗意诋毁臣妾便罢了,居然还诅咒皇上和午国,这怕不是别国的细作,在故意扰乱人心!”
惠妃噗通一声跪下,玫红色的长纱在地上铺陈开,她软软地跪在地上,犹如风吹打落的残花:“皇上,您一定要明查啊!”
午皇看完那首诗,脸色也非常的不好,“作诗者,何许人也?”
念出那首诗的小太监已经跪在地上,哆嗦得不成人形,他原以为,自己能在圣上面前念诗,是一件极好的差事,要是念得好了,一定能得不少赏赐,但他万万没想到,那次诗会上的诗集里,居然还藏着这么一个大炮仗!一点就炸!
早知道就不听其他太监的主意,去买那些诗会上新出的诗了!
“回,回皇上,奴才是从早集摊铺上买来的诗集,那摊主说是不久前入皇城赶考的才子们一起举办的诗会,这是首诗便是从那诗会上出来的,所以被记录在此,为了方便大家优先鉴诗品诗,人名都被录在后面……”小太监赶紧翻到诗集的后面几页,对应着寻找这首诗记录的作者名字,因为他实在是太害怕了,手滑了几次,拿书直接掉到了地上,他又赶紧捡起来翻,终于对上了人名:“是……是一个叫杨逢韵的人。”
惠妃早就最好了准备,闻言非常恰到好处的“咦”了一声:“杨逢韵?这名字有些熟悉……”
午皇显然早就把这人给忘了,“爱妃认识此人?”
惠妃:“皇上可还记得祭月节那日,有刺客来袭,正是一个叫杨逢韵的商人救了皇上,也因此,臣妾对其一直心存感激,自然就记下了这个名字,也不知道是不是重名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