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页

绿岛晨光 三尺七寸 794 字 2022-11-28

“哦?第一名是谁?”刘广洋偷偷撇了一眼苏执,咬着嘴唇摇了摇头。墨刚大笑两声,转身走向已经完成集合的第1分队序列,“狙击阵地缺人手,想死就来吧!”

“啊?啊!是!长官!”

“对了!”一巴掌拍在手忙脚乱的刘广洋后脑,把他推进第1分队队列,墨刚转身回到苏执身边,“博士,告诉您一个秘密,李大江,就是刚才那个报信的少尉,点烟从来不用火,手指一挫就出来了。他害怕被您解剖,可是一直托我保密呢。”

“什么!真的!”苏执一愣,转而大喜,可等他反应过来抬头,墨刚已经走出3米开外了。

“这张调令,早写好了,居然真的要拿给您。让他和第2分队做您的警卫吧,都是些年轻的好小子。”墨刚说着,从作战服口袋里自顾自飞出一张折叠仔细的白纸,上面写着细密的字,它飘过墨刚的头顶,悬浮在苏执面前,被苏执一把拽到手里,“别忘了您许的娃娃亲,我可是没机会监督了。第1分队,出发!”

“向右转!西北5公里狙击阵地,跑步走!”克兰德上尉浑厚的口令声中,决死的10人狙击分队和大部队分离,悍然迎向了高速突进的沙海魔蝎。

第3章 强音

绿洲理论,这个理论被称为方舟组织对人类做出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它为人类续存,至少为地底遗民的续存指出了通途大道。可奇怪的是,方舟内部一直对这个理论讳莫如深,这个理论的存在对于方舟而言就像一个历史的玩笑。提出它的人劳伦斯杰森托德只是方舟的一个荣誉会员,同时也是当时最知名的科幻作家之一,而这个理论在方舟内部也只有苏执一系才隐约认同,即便是这一系的科学家们,直到1号岛香格里拉被正式发现,也没有完成其理论构架。

——《地底遗民发展史卷一》ic87年柯兰奥克费兰斯约西亚

2173年9月18日,凌晨,原华夏迪庆州中甸县东北。

狙击阵地在30分钟内就被建立起来,主体防护墙宽度30米,厚度2米,地面高度3米,深入地下。高强度工程水泥顺着拼接的钢筋被工兵铲浇筑到地下15米的深度,大大超出了沙海魔蝎已知下潜深度。

左右各设一个碉楼,安置喷火枪1架,点79口径护卫机枪1挺,子弹3000发,由两组4位战士负责;主墙藏兵洞埋伏4人,包括墨刚在内,配置高爆手雷3枚,热能剑1把,点55口径自动手枪1把,弹匣2个;侦察兵配227毫米反器材狙击步枪1枝,特种破甲弹3枚,普通穿甲弹10枚,前出1公里完全埋藏在一个高82米的沙丘背面,支援射击;刘广洋被安置在阵地最后方高17米的小沙包上,他的主要任务是引爆埋设在阵地前方的20枚高爆地雷以及拍摄。

“中校,都安排好了。”黑铁塔般的克兰德上尉飞速匍匐到墨刚所在的藏兵洞里,几乎把墨刚挤到洞外,他是狙击分队唯一一个非黄种人,rc17号避难所里的非黄种人本来就少,参军的自然更少。

“冯凯是最好的狙击手,1000米外,即使刮沙暴他也能轻松射中那些傻大个。张继、张承是亲兄弟,分别负责两侧喷火枪,心有灵犀。熊德贵、张大礼都是心理素质优秀的射手,负责机枪援护。剩下的就是您、我、杨钢和桑丘,都是我这块头,您只管放心。”

“我可没见到第二个你这样的块头,真他妈壮实。”墨刚往洞缘挪了挪,换了个好呼吸的姿势,情不自禁地戳着克兰德那比常人大腿还要粗的胳膊。

“嘿嘿!”克兰德不好意思地挠头笑,露出白得耀眼的板牙。

“克兰德,听说你祖上是来香格里拉旅游的游客?”

“是的,她来自美国,像黑珍珠一样美丽。”

“少学白种人那些傻不拉几的形容方式,你父母、爷爷奶奶都是黄种人吧。”

“是啊,我返祖了。130年前的基因重现在我身上,只为培养出一个伟大的特种战士。”

“你得了吧,回自己的洞呆着去,挤死我了。”

克兰德回到自己的藏兵洞,刚缓上一口气的墨刚在对讲机里听到了冯凯冷冽清透的嗓音:“中校,目标距离10公里,时速30,方向不变,探明数量……12以上。”

“明白了,继续监视。刘广洋,听到了吗?”

“啊?啊!在,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