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攻破胶东郡后,燕国除了留下一万人驻守,剩下5万大军继续南攻琅琊郡。
齐王组织5万齐军相迎,大战五次,小战无数,最终不敌燕国锋芒,又一次败退。
3万燕军包围齐国国都琅琊城,连续三天猛攻,琅琊城岌岌可危。
4月末。
为了自身安全着想,齐王率领城中两万守军突围,再次难逃到薛郡的鲁县。
5月初,3万燕军在齐王弃城而逃之后,很快的就占领了琅琊城,并且攻占了琅琊郡全境。
5月中旬,被燕军攻占蓝牙全郡的消息传来,齐王很快就感到薛郡也不安全,转而再次将国都迁徙到南方刚刚占领的泗水郡郡治相县。
5月末,3万越国援军赶到薛郡,阻挡了准备再次南下侵略齐国的3万燕军锋芒。
双方大战几次,越国感到讨不了好处之后无奈退兵,齐国终于彻底的安稳了下来。
经此一役,燕国英勇善战之名闻名于中国,成为北方一小霸。
同时燕国暴涨到八郡之地,两百万的人口。同时摄于燕国的威势,齐赵两国被燕国占领的五郡中有不少人参加了燕国的军队,让燕国的军队人数达到了20万之众,傲视诸国。
而齐国上下却只有40万人口,以及只剩下5万的老弱残兵,彻底的沦为了底层的垫底小国。
只能靠着自己的盟友越国帮扶,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
7月。
赵魏两国合兵20万,向着被秦国占领的代郡反攻。为了应对两国的进攻,秦军集结10万兵力于代郡一地布防。
8月。
两方大战连连,秦军终究不敌两国联军,丢了刚刚到手不久的代郡,势力龟缩于太行山以西。
9月。
拿下代郡之后,赵魏两国重整旗鼓,又一次集结15万兵力进攻被秦国占领的太原上党两郡。
秦军集结10人抵御,不过终究有着人数上的劣势,尽管最后抵挡了下来,但却丢了太原郡,防线龟缩于上党一地。
10月。
5万赵军北上进攻雁门郡,郡内百姓里应外合,雁门郡破。
11月。
收复雁门郡后5万,赵军继续西进,进攻云中郡。云中郡百姓与秦国有的深仇大恨,听闻赵军来袭,欣喜之下纷纷投靠。云中郡秦军不敌,全郡尽没。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