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页

帝元七年,8月。

楚军南下已有1月,于越国庐江郡内彭地守军交战,大战缠绵,双方互有往来,胜负难分。

20万大军步伐被阻,使得楚军原本锐利不可阻挡的攻势,顿时一滞,有些衰落。

不过,随后,剩下的30万楚军于番彭地后方,也就是番阳城北面渡河,兵压番阳城。

一时之间,番阳城举城惶恐,城内守军越发戒备森严,一股暗流在城中涌动。

3日后,当30万楚军已经压到番阳城北方三十里地的时候,城内夜晚,发生兵变。

庐江郡诸多地方世族,又或者遭到打击的贵族,纷纷联合,鼓动了诸多百姓,组成义军,举兵反正,一起反抗越国的残暴统治。

并且也于当晚驱赶正杀了城内守军,夺回了番阳城的控制权,并且连夜派出使者,前往楚军大营,向楚军统帅投诚,并希望楚君宽恕他们这些人守城不力的罪责。

得到消息的楚军大喜,第二天清晨,就派出三千战骑,急速赶往番阳城,准备接收城防,顺便试探一下投降事宜是否为真。

8月中旬。

番阳城已经彻底落入30万楚军手中,位于彭地的10万越军,已彻底陷入了瓮中之鳖,面临着30万楚军和对面20万楚军的夹击之威,一时之间似乎随时倾灭。

下旬,10万越军被楚军合击剿灭,斩首5万级,余者逃散2万余人,躲进深山之中,数月之后存者寥寥。剩余3万人投降,被楚王下令变为奴隶,通通都赶到江陵等地,为楚国重修祖先陵寝。繁重劳务之下,最后亦是活者不过百余人。

9月初。

正当秋收时节,已经长满稻谷的田地之上,却见不到多少农夫在收割,大好的良田被荒芜,谷子都烂在田地之内,不知让多少以田地为生的农夫心痛不已。

同时,50万楚军兵压越国吴郡,越国动荡,已有亡国之忧。

第335章楚越之战末

帝元七年,10月初。

南方楚国的50万大军,已经彻底的踏上了越国吴郡的土地之上。

越军举国动员,勉强拉出了25万大军,全部压在了宛陵县以及曲阿县,这两地多山,又扼守了楚军通线吴郡以及会稽郡的交通要道,乃是必不可失的地方。

楚军与越军交战连绵,双方死伤极大。

不过2月,到了彻底进入12月的时候,双方因为天气的原因,已经极为寒冷,士兵难以再战,这才慢慢停息了战事。

然而,就在这区区的两个月,50万楚军就战死了整整15万,折损了近乎13,损失颇大,楚军士气陷入低迷。

对面的越军虽然有着地利,处于守势,在战场地形上颇有优势。不过,奈何对面的越军实在扶不上墙,就是一滩烂泥。

越军的组成大多都是刚刚拉上战场的农夫,根本没经过有效的军队训练,越军也没钱给他们训练。

越国初立,很多地方都要用钱,并且缺少了一大批基础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