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页

李世民给苏伏赐坐之后,问道:“晋阳公主的气疾,你可有把握治好?”

苏伏依旧垂着眼眸,答道:“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肝胆三脏,有由心神虚祛与心气不宁者,有由肝气抑郁与肝气过亢者,如胆气亦由虚实证候各异。微臣不曾仔细诊过公主之疾,因此不能妄言。”

苏伏一直低垂着眼帘,自然并非不敢直视李世民,而是他身上杀气太重,目光太过寒凉,但凡有些经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曾经杀人如麻。

但是他比常人过冷的声音,还是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沉默片刻,李世民道:“稍后朕命人将晋阳公主病情的详细记录交给你,你先看看。”

“是。”苏伏应道。

李世民微一颌首,道:“好了,你先退下吧。”

待苏伏退下以后,李世民才转头对李承乾道:“回头也让太医署备一份交给冉氏。”

“是。”峰回路转,李承乾按压住内心的喜悦,沉稳地应道。

李泰心中微微一惊,他千算万算,却算漏了一样,便是刃血者身上都有一股戾气,纵然苏伏已经隐藏,但他的父皇从来都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

李世民原本几乎已经决定让苏伏去给晋阳公主诊脉,但在见到浑身过于冷冽的气质时,便将此事推缓了,反正晋阳现在已经暂时安全度过了上次病发,接近她的人,必得仔细查查才行。

一个各方面看起来都很出色的医生,本人看起来却有些令人生疑,另一个是医术方面不能确定,却绝对安全的妇人,都得仔细考量一下。

李世民与两个儿子又略略说了几句话,便令他们都各自回去休息。

李世民没有直接让苏伏去诊病,总算全了李承乾的面子。李承乾回到东宫,心情大好地招来刘品让,道:“你做个中舍人实在是委屈了,不过刚刚才调任不久,也不便立刻升迁,日后再议此事。”

只不过是列入考察而已。

刘品让可没抱希望短期内升官,自打李承乾去了甘露殿,他也一直关注着,听说圣上召见太医署的苏药师,心中已感不妙,听李承乾这个口气便心知今日事情还算顺利,眼下总算松了口气。

李承乾请他坐下,问道:“魏王也举荐了一人,乃是药王苏家的,你觉得父皇会择冉夫人为皇妹医治吗?”

这事儿可不好回答呀!刘品让暗抹了把汗,倘若给个确切回答吧,有揣摩圣意之嫌,倘若打马虎眼,也许会将他冒着危险在李承乾心里建立起来的形象毁了。

略一思忖,刘品让道:“一般情况下,一定会。若非是这个结果,殿下您应该担忧了。”

第352章 别

李承乾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无论李世民喜不喜欢他这个儿子,他都是名正言顺的储君,李世民得顾全储君的颜面。就算冉颜医术真的一般,只要下旨她与御医一起会诊便是了,也算给了太子面子。

李世民不是个粗心大意的人,倘若他真的忽略这件事情,便可见其心里已经不再重视这个储君了。

“正因如此,我才不安啊。”李承乾叹道。

刘品让知道,如今魏王、吴王优秀远远胜过太子,吴王李恪基本不会刻意地逢迎讨好皇帝,但他是个干实事的人,不管背地里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但明面上,无论是处理大事小事,还是个人品德,都颇有一国君主的大气风范。

十七岁那年,李恪孤身一人深入敌营谈判,兵不刃血化解两国交锋,当时于千军万马的敌营中闲庭信步,一箭令敌军哗然敬服,那等风姿气魄,令人敌军和大唐臣民为之倾倒。

而李泰,文采斐然,读书万卷,无论是经史、文章均十分精通,擅长鉴赏诗画,温文儒雅,从小便十分孝顺,宠冠诸王。

相比之下,李承乾就黯淡了许多,他的辉煌都在十八岁以前,李世民多次御驾亲征,他代理国事处置十分得体,小小年纪掌控大局不在话下,可能是由于他天性顽皮,对师长阳奉阴违,越发的没了体统,直到现在,声色犬马,倦怠政事,除了李世民之外,最失望的莫过于长孙无忌了。

“殿下毕竟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储君,在圣上做决定之前,殿下励精图治,圣上必然不会决绝。”刘品让纵然早就深入地了解过太子的性子,但因刚刚调职,不便多劝,只说了一句,便立刻转移话题道:“其实臣下不曾替殿下引荐苏药师也是有原因的。”

“哦?”李承乾心里正在介怀此事,听闻刘品让主动提出来,微一挑眉,“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