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多学一门武功,都要想办法将这门武功的核心运功线路融入小无相功,才能施展而出,几十年下来,他的小无相功运功线路之复杂,堪称古往今来绝无仅有。
他自己也清楚,真正的小无相功是只要知道一种武功的招式就能模拟出,完全不需要他这么费劲,可他这么做,使得他内力增长更快,武功威力也更大,所以他一直觉得自己走的路是对的。
鸠摩智面色凝重,沉声问道:“何少侠的意思是说,小僧的病因所在,便是继续融合了多种内功?”
“这是表因。”何邪道,“大师所学太过驳杂,运功线路又往复杂乱,这对经脉来说,乃是极大负荷,因此而经脉不稳,且阴阳时常颠倒混乱,因此造成肝肾两衰。”
鸠摩智额头见汗,面色难看至极。
“何少侠,”他恭谨一礼,“何少侠说这只是表因,莫非此疾还有根源所在?”
何邪点了点头:“明王之疾的根源,其实也是解决之道,更涉及到武学最为高深的境界。”
何邪之所以对鸠摩智的情况如此了如指掌,一是他惊人的眼力,二则是若论融合武功,再没谁比何邪更有经验了。
鸠摩智闻听此言,顿时精神一振,忙道:“还请何少侠指教。”
一边的王语嫣也竖起了耳朵,她心里很清楚,能让鸠摩智这种武功高强的人都恭敬请教,何邪即将要说的话,只怕是江湖人梦寐以求的武学至理。
第六百一十七章 技、术之说
“明王也是博闻强识之人,”何邪笑着继续侃侃而谈,“当知当今武学,若是寻常武功,则只有运功线路,招式技巧;但凡高深武学,却都有一篇总纲在前,此总纲可作为心法,悟通了,这门武功才有可能修至大成,若悟不通,即便练得再炉火纯青,却也难再进一步。”
鸠摩智闻言立刻认同点头:“不错,一门武功的总纲,既是心法,也是武理,唯有高深武学,才有自身独特的武学道理。”
诸如小无相功、火焰刀、大部分少林七十二绝技,莫不是都有总纲心法。而江湖中的寻常武功,比如五虎断门刀之流的,就只有招式和内功线路。
“何某把武学之境,分为四境。”何邪道,“第一境乃技,技者,道之用也,便是招式、套路。精于技者,即便内力平平,也可凭借精妙招式称雄一方,叱咤一时。此境界所求者,在一个巧字。”
就比如笑傲江湖世界的武功,就是偏向于“技”,这个世界把招式的变化发展到了极致,任你内力再深,葵花宝典和辟邪剑一出,就能称霸武林,技艺精妙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能近乎于道,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无招胜有招”这类的说法,都是在“技”的范畴,追求的都是大巧不工的境界。
“第二境乃术,”何邪继续道,“术者,道之径也。此境更注重内力和功法,但凡高手,无一不是内力深厚之人,以气御招,所以精于术者,更擅于从真气上改善武功威力,以研究真气妙用为本,此境所求者,则在一个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