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去年麦子种的厚实,现在看上去,一地都是绿油油的麦穗。要是没有大的风雨,今年必定大丰收。”
赵大川边说边走到水井边,找了一个瓦片把鞋底的泥给剔掉。赵大山久不下地,已经忘记了自己脚底踩了一脚泥,刚准备进屋,看见赵大川的动作,不由一拍脑袋,也走过去,找了瓦片开始剔除鞋底的泥土。
赵大娘站起身,从屋里拎了两双鞋出来,放在地上:“别剔了,换了吧,那么脏。”
兄弟俩依言,换了干净的鞋,赵大娘顺手把已经踩脏的鞋拎到水井旁,准备吃完饭再洗。
“吃饭了。”黄豆把头从灶房伸了出来:“敬哥儿带弟弟去洗手。”
敬哥儿立刻小大人一样,拉着与他同岁,只比他小一个月的航哥儿一起洗手准备吃饭。
赵大山一时恍惚,这样的田园生活,不是他一直追求的吗?
今天他和赵大川谈了他们要不要去东央郡,赵大川拒绝了,他觉得他们现在生活很好。
种地,养孩子,照顾亲人,不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
这不是自己和豆豆一直追求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后来越行越远,财富越多,对权利和金银的欲望看的越重。
其中,付出的太多了,收获的反而不足以去弥补他们失去的。
第182章 回乡还是不回
这不是自己和豆豆一直追求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后来越行越远,财富越多,对权利和金银的欲望看的越重。
其中,付出的太多了,收获的反而不足以去弥补他们失去的。
就如黄豆失去孩子,伤了身体。
赵大山在思考这个问题,黄豆也同样在想这个问题。
没两天,黄宝贵和小莲带着孩子准备去东央郡,来询问黄德磊他们要不要一起走。
黄德磊来找赵大山,商议着他们现在就过去,还是等一等,或者是另外有什么别的打算。
码头的事情很繁琐,要扩建。黄豆还想着,南山镇码头和黄港这边连起来,沿着河道做一条宽阔的可以并行三辆大车的路。这样,两个码头之间就可以停船,一些渔船还可以在这里停靠休息。
做路就要花钱,自掏腰包还是集资或者是找襄阳府的府衙要钱。
这件事,黄德磊和赵大山还有张小虎一起,拉上黄德光都反复讨论过。最后决定,先去襄阳府要一部分,能解决多少都拿着,然后找南山镇的富户筹钱,再不够,就自掏腰包,补上。
黄德磊和张小虎纷纷表示,他们可以先拿一部分出来。
黄豆觉得没必要,当然得先看襄阳府那边说法。
会议没开完,黄老三走了进来,听了一耳朵,笑着说:“这件事,没你们想得那么复杂。可以让南山镇派民工,等秋后开始修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