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页

店掌柜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只是他脸面上却为难道:“周少爷,本店本小利薄,五十两十万张实在是要亏死的。”

“我再要一百支兔毫笔,墨和砚台也要一些。”周青峰又说道。

一支兔毫笔五分银子,一百支就是五两了。蚊子虽小也是肉,掌柜的心中暗喜,却还是咬紧牙关不松口,继续一副为难的样子。

“对了,你能帮我印书吗?或者帮我在沈阳寻个印书坊,抚顺好像没见到做这行的。”周青峰要印刷大量启蒙课本和读物,毕竟他手里各种书籍是挺多,可每一本的数量就很少了。而且搞教育么,学生总要有课本吧。

店掌柜闻言更是欣喜,他家族在沈阳正好有个印书坊,“周少爷要印什么书?多少字?多少册数?”

“我要印三本书,分别是语文,数学,自然。每本要一千册,每册大概一万字吧。”周青峰估摸了一下说道。他打算把小学课本精炼一下,一到三年级的知识合成一本进行教学。

一本一千册倒不多,可一册就一万字就太多了。要知道大名鼎鼎的论语总共也才一万几千字而已。后世一册书可以轻松刊印二三十万字,可古代印刷技术有限就做不到。字体小了雕版麻烦还容易模糊,页数多了装订就很难,所以每册书的字数都相当有限。

店掌柜讲明其中细节,周青峰只挥手道:“我给你下定金,你给我找人来抚顺细谈。”

能碰到如此痛快的客户,店掌柜真心觉着兴奋。这印书赚的钱可比五万张纸多多了,他一咬牙说道:“周公子若是真有心印书,十万张黄榜纸我都可以白送。不过公子还得先下五十两定金才行。”

古代印书不便宜,雕版印刷更是需要技术的苦力活,雕工都是需要常年专门培训的。这是个资金和技术都密集型的行当,只有世家豪族才能组建起印书坊。

周青峰不懂这些,只是他看这店掌柜颇有魄力,忍不住问道:“你们这文店难道还有些背景不成?”

店掌柜当即哈哈大笑道:“小店本家姓叶,那是辽东大族。我叶家世居辽阳,洪武年间就迁居至此,如今两百年开枝散叶,这辽东之地到处都有我叶家产业。官场之上也多有助益,可不是有些背景而已。”

“哦,那么你们比这抚顺王家如何?”

“公子说的可是那王凯王员外?”

“没错。”

“那不过是个没什么跟脚的暴发户而已,无非是巴结上了辽东巡抚李大人。其人粗鄙,贪心,不讲信义,不值一提。我叶家都不愿与之为伍。”

周青峰点点头,蔡志伟倒是谈起过这辽东叶家,说来确实是个势力颇大的家族。他今后要在商业上进行大量采购和销售,肯定绕不过这些地方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