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页

硅基人的适存温度在500摄氏度上下,在远离恒星的宇宙空间中,温度在零下260摄氏度左右甚至接近绝对零度,在这样的低温大环境中,虽然热量只会以传热效率最低的热辐射的方式散失掉,但要将飞船内部的生存舱的温度【长期】维持在500摄氏度上下,无疑也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相较之下,你所代表的碳基生命,只需要把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就行了,真是方便多了。)

这就需要飞船携带大量的‘燃料’,而除了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燃料’,飞船加速、减速还需要大量的‘工质燃料’。加速与减速,不仅仅只有飞船起航与停泊是才会发生——宇宙虽然空旷,但在光年的尺度上,碰到小型的大颗粒尘埃团等‘星际物体’是常有的事,如果不拐弯,飞船在高速航行中穿过这些‘星际物体’,无异于自寻死路。而拐弯之后,还需要花代价才能回到既定航线上,而这还会延长计划中的航行时间。

第一到第五适航舰队都遇到了燃料的问题,在航行途中,他们不得不消耗工质燃料拐过尘埃团等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只有在靠得足够近时才会被探测到,在他们起航时携带的地图中,根本就没有这些障碍物的标识。所以,他们携带工质、聚变燃料、与裂变燃料统统都不够,他们即便想返航,他们的燃料储量也是不允许的。

这里稍微提一下聚变燃料:舰队里装备的‘噬硅体牧场舱’可以收集噬硅体‘消硅产铁’释放的热量,但是,当积聚的热量过多导致畜牧噬硅体的环境温度达到某个阈值之后,噬硅体的生命活动就会放缓,所以,‘牧场舱’虽有能源产生,但‘牧场舱’的温度相对于硅基人的生存温度来说还是太低了。‘牧场舱’里,噬硅体释放的热量需要通过两步转化才能被有效利用——先通过设备收集噬硅体释放的热量、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这些电能可以直接加速等离子工质驱动飞船(这跟你提到的聚变热转电磁等离子发动机的概念原理类似),也可以将这些电能传输到硅基人的生存舱转化为热能。不过因为转化率不高,所以利用率非常有限。

……

这是一些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第十行星】上的硅基人文明来说,这些问题还必须解决,否则的话,他们就走不出参宿四恒星系,走不出去的话,那么千万年后,当参宿四爆发时,他们只能成为随葬品。

为了解决试航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第十行星】方面也有对应的思路。

一是研发休眠与冬眠这样的新技术。

二是开发技术提升航速、提升聚变与裂变的利用率。

当然,也有人提出在以上思路的基础上,扩大舰队规模、直接起航、向50光年外的安全区迁徙,就像当年先祖离开【第一行星】时的选择一样,不再回头。

然而,不管是休眠、冬眠这些生物技术,还是飞船技术,在之后的近万年时间里,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他们遇到了壁垒。

——————

——————

——————

最近工作有亿点忙……而且最近这几个月的更新都在半夜之后,睡眠不足……果然是累上加累累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