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之后襄阳就解围了,汉水上往来的人也多了,粮食也挨家挨户地发了下来,到处都在唱这首曲子,二娃子学堂里头也教了……二娃子,你们学堂老头说,这曲子叫什么?”
二娃子把手腕上的红布条一扬,高声道:“《离惑破阵乐》!”
“对对,是叫这个。”农妇笑呵呵道,“你说这名字咋起的,大梨子咋还能打仗破阵呢。”
常歌没忍住,笑了出来。
*
作者有话要说:
[1]大魏与楚国修好:见28章,有楚使至魏廷细节
第36章 亏心 “先生不知羞耻。” [二更]
祝政见她家里清简, 问道:“你家里就你一人么?”
那农妇脸上忽然有些落寞:“我家先生……我先生从军去了,也不知如何了,可能没了吧。”
祝政闻言,摸出些和察五百塞给她, 那农妇说什么也不接, 说让二娃子瞧见了还怎么教他自力更生。两相推让之下, 祝政只好作罢,由着常歌给了些点心。[1]
常歌袖子看着平整, 眼下点心居然摸了一袋又一袋, 足足有五六袋之多,也不知是藏在哪里。除了某一袋,他将其余点心全都给了那小孩。
祝政欲言又止, 生怕他将苦药点心给混了,常歌只同他眨眼,要他放心。
结果二人还没走出一里地,听着二娃子一声嚎, 常歌猛地掏了牛皮纸:“坏了,还是给岔了。”
行至城前,常歌从马兜里摸了面具打算戴上。
祝政好言劝道:“还是不戴为妙。”
常歌不解。
“将军这些日子早出晚归,少在城里, 不知城内状况,总之还是不戴为妙。”
常歌听了他的,将面具塞回了马兜。
襄阳城已同常歌到来之时大不相同,城内眼下张灯结彩,正中大道铺了红毯子, 街头巷尾摩肩接踵,四处笙歌。
常歌一看, 庆幸自己听了劝,没拿出面具来戴。
大街两侧到处都是铺子,正卖着与他款式神似的面具,四处乱跑的男童多着红裳,和二娃子一样,都是红衣马尾打扮。
常歌:“……这是何时开始兴起的……”
祝政沉思片刻:“襄阳解围之后,你修养之时,便兴起了。眼下已经少了许多,最开始,满街都是挥着红绫的孩童。”[2]
常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