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莱曼又喝了一口咖啡,浓醇的滋味顺着喉咙滑过,让他暂时忘却了心中的不顺。
拍摄很快重新开始,道具组的人马上换来了一只能有精神蹦跳的杜鹃鸟。
演员和群演们重新就位,剧组众人也掌控着各自的工作,随着场记再一次敲响了场记板,莱曼喊道:“action——”
托马斯的镜头聚焦在院长身上,他花白的头发下,神情一片肃穆,倏地掀开鸟笼,镜头定格在杜鹃鸟的身上,羽毛亮丽,精神活泼,身形灵动。
“你们就像这只杜鹃,而这些就是你们为了进这所大学所打破的蛋,记住,你们是从40万份的申请入学中,竞争出来的那200份--就是你们。”
新生入校,院长惯例的说出了他最为认同的人生“竞争论”。从胚胎开始,在好几亿精子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再到读书时,不断的挤进每一道门槛,并把其他人甩落在后。他还用杜鹃这种鸟,从不自己养育小孩,总是会把别的鸟的蛋摔碎,让其他的鸟抚养它的蛋为由,进一步强调竞争的残酷性——退一步,就是淘汰。
这个场景最为讽刺的事,院长在前面说,卖货小哥躲在廊柱后面学着他的话语重复了一遍。
显然这么一联想,就能知道,每年的新生入校他都会说这些,“厘米”都会背了。
这段话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压力开始笼罩在心头。
托马斯的手很稳,是一个能当摄像师的样子。莱曼站在身后,纵观了他每一次的切换。
总是那样的规矩,平滑,不心急。
“好,过了。”
莱曼又跑到监视器看完了一遍拍摄出来的镜头画面,很是高兴的喊道。
一个上午的拍摄工作,总算是有些作用的,入校所发生的场景能全部拍完,就不要在等明天上午再继续拍摄这个场景了。剧组员工也很高兴,他们说笑着,开始整理起拍摄器材。
“你刚刚演的很不错。”“厘米”路过时,莱曼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这位小演员才17岁,能如此的模仿院长的神态和动作,以及流畅的说出这么一大段台词,属实给了他惊喜。
“厘米”挠挠头,能受到导演的表扬,无疑是让他很开心的。
收拾好拍摄用度,就到了剧组的午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