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站在他们身后却是,一个个有名的大儒,例如孔彦缙之流。
这些人看似没什么权利,却掌握着此时天下的口舌舆论风向。
说句不好听的话,有时候他们说的事,可能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管用。
李天在乎的不是那些言官们的私底下讨论的事,他在乎的是,他们身后那些足以影响天下悠悠众口的大儒们的反应。
不管是变法,还是改组都察院,其实都已经慢慢的触及到了这些人的底线,他们会对这些事有什么反应,是李天预料不到的。
虽然他可以将挑事之人杀一儆百,可是光靠刀是无法堵住天下之人的口舌的。
万一,让他们给自己冠上一个祸乱黎民、一代昏君的大帽子,想要再挽回形象,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若是这个时候,有哪个不甘寂寞的藩王,像当年的朱棣一样,揭竿而起,那麻烦将会更大。
防范于未然,总要比后面的补救,要来的稳妥。
这也是李天让黄严做这些脏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将黄严打发走之后,李天简单用过午膳之后,就有进入了无所事事的状态之中。
其实他也不是无事可做,御书房中还有着一大箩筐的奏折等着他去批阅呢,就算忙到天亮,也不一定能忙的完。
可是相比于处理枯燥的公文,他还是更加倾向,去皇宫外转悠转悠。
此时距离火柴和肥皂的工坊改造已经过去三天了。
即便是中秋,负责改建工坊的人也都没歇着,经过这三天紧锣密鼓的改造,工坊已经可以正式开工了。
而今天就是工坊正式开业,进行招工的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