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锦衣泪 书自清 3030 字 2022-08-30

“好,一言为定。”黎老三没有一丝犹豫地立刻回答道。

作者有话要说:昨儿有朋友留言,说写了这么多章了,没看出来穗儿有啥聪明才智。emmmm,我也不多解释什么,建议这位朋友再仔细看一遍。这篇文里所有的人物都在特定的情况下按照合理的逻辑行事,聪明才智能否发挥出来,都是要视情况而定的。我作为作者,不会去设定不合理的情节硬是去突出穗儿的聪明才智,因为穗儿这一路走来,始终处在一个被压制的状态之中,她获取不到足够的情报,武力争斗与情报谍战也非她所长,不仅被孟旷过度保护,而且还有郭大友始终掐住她的命脉。从穗儿自己的角度出发,她也需要依靠郭大友和孟旷的力量去实现她的目的,她从一开始就做了最明智的选择,我不知道你还要我怎样展示她的聪明才智,做奥数题还是背圆周率?前两卷的人物塑造重点也不在穗儿身上,穗儿以及孟旷前两卷都处在成长期,光芒被掩盖,反倒是配角在前两卷大放异彩。两位女主的高光时刻恰恰在第三卷,第三卷很长,相信我,抗倭战役有的写呢。

这章有些点说一下:

总督、巡抚、巡按、总兵,几个地方大员的官职比较容易搞混,我解释一下。

总督:派往地方的中央长官,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以尚书、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衔。专务总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书、侍郎制。总督权力一般比巡抚要大,因为正德年间总督曾改称“总制”,后又改回,故总督尊称为“制台”,巡抚、总兵皆听他节制,为文帅第一重任。

巡抚:明洪武二十四年始设巡抚。永乐十九年,蹇义(文中出现的蹇达是他的九世孙,蹇氏一族是重庆名门望族)等26人分巡各省,产生巡抚制度。宣德五年,于谦、周忱等6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 ,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嘉靖十四年,始不分内地、边地,由九卿廷推。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称为督抚。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

巡按: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平时归都察院管理,但履行职责时直接对皇帝负责,属于中央监察特派员,节制地方大员。

总兵:即总兵官,明代高级将领。地方兵权实际上属于总督巡抚,但总兵官是最高指挥官,相当于军区司令员。总兵官本来是差遣名称,无品级。随着卫所制度崩坏,总兵官逐渐成为了常驻武将官职,成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如此,便改变了练兵将领不指挥作战,指挥作战的将领不管练兵的问题,有利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形成事权专一的局面,但也存在着总兵称霸一方、拥兵自重的可能。为维护中央集权,再有战争时,朝廷又要往下派员,称为巡抚,参与军队管理,削弱总兵官的权力。开始巡抚只为临时性的工作,后来才成定职,常驻地方。这样一来,不仅原来的地方三司要受其节制,就连总兵官也要听其指挥。

蹇(jian三声)达:明朝名将,在万历三大征中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文中出现的福建南安郑氏,就是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家族。这是我刻意安排的巧合,是小说家笔法了。

感谢在2020-06-27 17:37:17~2020-06-30 18:30: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wsome 2个;若禅。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玖钺 10瓶;46032358、凤凰花又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49、第一百四十九章

黎老三率先离开了穗儿旧居, 孟旷和穗儿在黑暗又布满灰尘的屋子内等了会儿,才缓缓锁门离去。此间,孟旷询问穗儿:

“穗,你信黎老三说的是真话?”